甲午海祭110周年--甲午败局会不会再次重演?
今年是甲午战争110周年。110年前的今天即9月17日,也是著名的黄海海战爆发的日子,也是每一个中国人不能忘记的日子。9月16日,我们专访了多年来一直从事甲午海战研究的历史学家姜鸣。
问:我们知道您就甲午海战和中国近海军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在您2002年出版的深受读者喜爱的《龙旗飘扬的舰队》一书中,对史料和历史细节的考证体现出了扎实的史学功
底,赵启正先生在书评中对您的书所能起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也作了高度评价,您能谈谈在甲午海战前中国海军的情况吗?
答:甲午战前,中国海军军舰吨位数居世界第9位,排在美国、日本之前。清政府在20多年中用于建设和保障北洋舰队的全部投入,大约在3500万两白银,占当时的财政收入的2%。采购自英、德等国家的军事装备,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高级军官,用西方新式教育组建的海军部队,都使得清政府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产生过很强的自信心。
问:这样强大的海军为什么还会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呢?
答:根据史料显示,李鸿章在反思甲午战败时,曾经把问题上升到体制的高度。我认为,李鸿章对于甲午战争失败所付有的直接责任也是无法推脱的,但是他在事后在体制上的反思还是有其道理的。光绪年间,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使得朝廷上下产生了歌舞升平的假象。整个统治阶层对于国家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认识不足。一方面,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军队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进步因素,另一方面,这种变化也造成传统士大夫官僚阶层的反感和憎恶。而在社会上,弥散着自上而下的腐败风气。
问:谈到李鸿章的责任,您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答:比如外交方面,从甲午战争开始之前到战争结束,李鸿章几乎所有的外交努力,都以失败告终。他想利用外国势力来玩弄平衡,但对国际形势的判断错误,和对竞争对手真实情况并不了解,结果却总是被别人玩弄,既浪费时间和精力,也耽误战备和战机。
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决策者的勇气和信心问题。历史经验证明,在处理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时,首先要有强大的国家力量和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做后盾,否则难以奏效;其次,即便力量相比悬殊,在折冲尊俎的外交斗争中,仍要有必胜的信念和放手搏击的勇气。 对于后者,李鸿章显然更加缺乏,这种自认弱势的心态,决定了他在对外交涉的思路总是处于妥协退让的被动境地,还使得他在军事斗争中,屡犯消极避战的错误。
问:从军事上看他有什么事务吗?
答:从军事上分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的运用,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李鸿章对于他亲手创建的这样一支战略打击力量的作用,认识是完全错误的。相比于日本海军把大海看做通往中国大陆的桥梁,把争夺制海权作为掌握对华作战主动权,从而主动地寻求同北洋海军主力进行决战强烈意识,中国海军却把海洋简单地看作防御的屏障,把海军消极地当作运输船队的护航手段和要塞防御的辅助,毫无寻求主动出击的观念。早在1872年,李鸿章就表示,“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这种主动放弃争夺制海权的错误军事观念在整个甲午战争中处处体现,加上战时指挥错误,战略战术运用失当,作战自然难逃失败的命运。
问:110年过去了,1949年以后,中国在中国**的领导下,已经获得了几十年的和平环境,同时中国也真正地开始在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基础上与世界交往,这是不是就说我们就能保证甲午败局不会重演吗?
答:事实上,我们今天依然身处动荡变化的国际环境之中,刀光剑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种力量的消长,使我们必须用全新的目光审视中国的安全形势,抓住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和平崛起并不取决于单方面的良好愿望。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的台海局势,都提醒我们时刻回顾历史,居安思危,制定正确的国家战略、经济战略、外交战略和国防战略。
问:谈到台湾,也让我们再次想到了甲午,您认为台湾会不会再次成为甲午败局重演的导火索?
答:作为甲午战争的直接结果,中国曾被迫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由此造成大陆、台湾、日本错综复杂的关系,直到今天仍在发挥着影响。在台海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日本会不会借此而介入?我们要认真对待这个疑问。另一方面,当前最直接影响我国安全战略的是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既包括岛内“台独”力的发展趋势,也包含美国全球战略中遏止中国的战略布局,一些战略家指出,从韩国、日本本土、冲绳向南,经台湾一直延伸至东南亚中南半岛,构成的一条新月形的弧线,即所谓“第一岛链”,是冷战以来 美国在西太平洋对中国实施战略封锁的防线,台湾正处在这条防线的重要位置上,美国决不会轻易放弃这条防线,这是全球地缘政治的基本要素。
问:你能简略地谈一下如何不让甲午败局在今天重演的认识吗?
答:甲午战争的教训告诉我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预则立,不预则废。对比于一百多年前,军事技术和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由此带来战争形式的激烈变化,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一些最基本的要素却是不变的。那就是:把握全局的统帅部;协调大国关系的高超谋略;国家的战争动员体系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国民素质和国民的国家意识;军队建设的合理投入:装备和军人待遇;军队的军事素质、军人的国家意识和牺牲精神,廉洁高效掌握现代军事技能的军官队伍;正确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术和战法。 (转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