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炒房团”总策划的悲喜人生 [复制链接]

1#

“温州炒房团”总策划的悲喜人生

2004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成为每个家庭、每个人关注的焦点。关注中国楼市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注意到“温州炒房团”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在中国的各大城市房地产界掀起一个又一个狂澜,创下一个个惊人的奇迹。   

  那么,“温州炒房团”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近日,记者独家采访了“温州炒楼第一人”吴昊先生,他被业界称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推销员”。

  一个求生存的商业策划,

  引出了“温州看房团”

  42岁的中国超然不动产营销机构董事长吴昊,不仅是“温州炒房团”的总策划,而且是导演。

  吴昊18岁考入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被分到温州的一所重点中学教书。他多才多艺,会拉手风琴,是国家三级篮球裁判,还能写浪漫而富有激情的诗。1990年,吴昊调进了温州市委统战部工作。第二年他停薪留职,怀着对邓小平的热爱,筹集数百万元去拍电视剧《邓小平》,引起世界轰动。

  可是,电视剧拍到快一半时,被有关部门叫停了。1998年,吴昊怀揣半部电视剧的录像带,背负100多万元的债务,踽踽回到了温州。

  吴昊是不会就此沉沦的。他思索了很久,正式辞了职,并跑到上海调研了3个月,最后,他决定做房地产代理。

  2001年,温州房地产市场对开发商来说,风和日丽,春风得意;可是对代理商来说,天崩地坼,风刀霜剑。开发商只拿到图纸,还没等付清土地款,求房若渴的人已拎着钱袋子找上门来了。因此,温州的房价持续增长。房地产代理公司可就惨了,仅有的三四家也是门可罗雀,毫无生气。

  上海的市场恰恰相反,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新开发的项目高达3500多个,市场能消化掉的不足60%……

  在738万温州人中,约有160万人分布在中国的五湖四海,还有40万人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创业。每年一到春节前夕,近10亿元人民币就像铺天盖地的南归雁,径直飞入温州银行。温州那雄厚的民间资本若“黄河之水天上来”,没有投资渠道怎么行?温州人对无形的产品没兴趣,他们一不炒股,二不做期货,三不购债券,只对房地产情有独钟。在温州人的心目中,上海是梦想的家园。目前已有20万温州人长期居住在上海,上海对温州人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吴昊发现了商机:温州有市场没产品;上海有产品缺市场。两地一对接,一条流通路径出来了!

  为何不办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专门代理异地楼盘?把上海产品引进温州,把温州人引入上海!

  吴昊想到广告,从广告想到媒体,于是约来媒体的广告部头头商谈合作。《温州都市报》同意与吴昊合作,吴昊策划以“专家陪你去看房”为主题来组织看房团。

  有谁想到,吴昊的一个求生存、谋发展的商业策划,会引发波及全国、持续两年之久的地产风暴!

  狼来了!温州的“狼群”穿行于大上海

  2001年9月21日。温州火车站。一群举着牌子,打着旗子,戴着统一的旅游帽的温州人吵吵嚷嚷地登上列车。

月台上的人看着这支不伦不类的“远征军”不禁感到好笑:男男女女、老的老、小的小;有人衣着靓丽,有人粗衣陋衫;有人像小老板,有人像拾荒者。

  这就是吴昊与《温州都市报》“招募”的前往上海“攻城略地”的“看房团”!

  “看房团”每人仅收388元,包吃包住包车票,住的是三星级宾馆,吴昊的公司要为每人倒贴120元钱。他们原计划首批只收80人,哪里想到,消息和广告一发出去,许多人一大早就跑来报名,想截止都截不住,最后好说歹说在103位那里截住了。

  几天前,吴昊往上海的房地产公司打电话联系业务。

  “什么,看房团?什么看房团?没听说过。”对方一头雾水,吴昊只好从头讲起。

  好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开发商心焦气短,在吴昊苦口婆心说服下,他们终于勉强同意试一试。

  火车呼啸着开往上海,第二天一大早,列车驶进上海,“看房团”的人下了火车,坐上大巴前去看房。他们的第一站是“菊园·江临天下”。

  “菊园·江临天下”因地处浦东,上海人不大认同,香港人和台湾人却非常喜欢,可他们毕竟是少数。所以,开盘后卖得不好。

  当温州客户走进菊园,蓦地眼睛亮了,窗外是黄浦江,一江春水东去;小区绿草蓬茸,馨香满园,柳暗花明,郁郁葱葱,小桥流水,疑是桃园;楼宇美轮美奂,房间设计精巧,施工精致。他们爱不释“眼”,流连忘返了。在温州,哪里见过如此富丽堂皇的房子。

  5个女人兴奋不已,抱作一团。她们决定每人购一套房子,一起移居上海滩!

  当女人们还在陶醉时,一位残疾老人早已将心动变成了行动,他拿出了一张信用卡,抖抖颤颤地递给了售楼小姐,激动地说:“刷卡,刷卡……”老先生一下子购了4套房子。

  最后,上海“菊园”几乎变成了温州的“菊园”,那里住户2/3是温州人!

  看房团的投资客纷纷下单,有购一套的,有购两套的,还有人不仅给自己买了,还给亲戚选购了几套。

  首战告捷,吴昊他们组织的第一个“看房团”成交额高达3000多万元!

  温州、上海两地房地产市场的渠道对接上了,投资的路径被打通了。吴昊欣慰地笑了。

  抱团扎堆是温州人的特点,有好事,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亲朋好友。参加过吴昊“看房团”的人不仅带来了兄弟姐妹、连襟妯娌、街坊邻居,甚至把整个村子的人都动员起来,形成浩浩荡荡的购房大军。

  上海的房价被一笔笔砸进来的钞票给抬起来了。房价涨了!温州人兴奋地掰着指头一算:赚了,上周每平方米赚500元,这周每平方米又赚了1000元!一想到在上海购的房子像只勤奋、敬业的母鸡不断生蛋一样地生钱,就抑制不住地幸福起来,得意起来……上扬的房价,如点到温州人的穴位上,激发起旺盛的购房欲望。他们由购房居住转向了置业投资,于是看房团成了购房团,购房团成了炒房团!温州的购房客潮水般涌向上海,到处都是“温州购房团”的踪影……

  一时间,人们对温州购房团、炒房团看法不一:有人称之为天使,有人咒之为魔鬼;有人为之兴奋,有人为之惊恐;有人对之赞扬,有人对之诅咒。有媒体惊呼:狼来了!温州的狼群穿行于都市……

  1.3亿的上海楼盘,一个下午就在温州卖完了

  2001年岁末的一天,温州的四星级饭店———国际大酒店一片喧腾,车水马龙,络绎不绝。

  在通往这里的路上,四面八方的温州人拎着沉甸甸的黑色塑料袋行色匆匆地往这里赶。他们手里拎着的塑料袋里装的全是现钞,是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现钞。

  这天,位于上海南京路上的华东置业商厦在这里开盘销售。上海楼盘在异地开盘销售,这在房地产界是首创。一般代理商不敢想,也没有胆量想。

  大师说,策划就是创造与众不同。与众不同,一要有头脑,二要有胆量。这两者吴昊都有。

  这个楼盘在上海没有什么市场,上海人自己经商的不多,为经商而购商业地产的就更少了。上海人对于商业地产投资还没有概念。但温州人就不同了,温州人痴情于做生意,也敢冒风险。在此之前,吴昊曾帮助温州投资客算过一笔:上海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在8%以上,它不仅可以作为增值投资,又可以作为保障投资。在温州30~50岁年龄段的人,享有国家各种保障的不足15%。这些人老了,干不动了怎么办?如果你在40岁时购置100万元的房产,到60岁时还完贷款,那么,每年8%的投资回报率(租金)足够你维持小康生活。另外,房价是随着市场涨落的,如果上海的房价保持在6%~8%的增长率,你的收入将远远大于退休金。

  投资客骚动了,兴奋了。“一铺养三代”在温州人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况且那是大上海南京路上的商铺啊!

  吴昊认为,这个楼盘在温州大有市场。于是,他大胆地做出了在温州开盘、在温州销售的策划。华东置业商厦的销售广告在温州媒体上一出现,震动了投资市场,热浪就滚滚而来,售楼处的电话被打爆了。

  开盘了,温州苍南的一个村子的20多位村民,在村长和支书的率领下挤进售楼处。村长一挥手,3000多万元的房产成交了,随同而来的村民每人一铺。

  当苍南人选楼时,吴昊的一位朋友匆匆赶来。他是温州有名的企业家,吃早点时看到了报纸上的广告,得知吴昊在这里卖楼。他说,他要买楼。吴昊让销售部经理领着他去选。11时,朋友过来告诉吴昊,他买下了900多万元的商铺。下午,朋友的太太也买了1600万元的铺。500多个铺位,吴昊仅仅一个多月就清盘了。

  4年来,吴昊清盘最快的楼盘是上海七浦兴旺国际服装城。那时,正值“非典”时期,温州所有“看房团”都停了,吴昊却冒险接下这个楼盘。温州人就是温州人,在那么一个非常时期,在全国人民都不敢外出的日子里,温州人居然争先恐后地乘坐大巴去上海看楼了……

  开盘那天,温州的气温是41℃,地表温度高达47℃,那是温州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天,也是温州房地产市场最火爆的一天。1.3亿的楼盘、260个商铺,一个下午一抢而空。

  有业界专家这样评价吴昊:他总比别人领先一步,当别人盯着上海和杭州时,他已开始关注其他城市了;当别人还盯着住宅时,他已关注商业地产了;当开发商和代理商都盯着温州市场时,他已经在开拓浙江市场了;当温州的房地产代理商在找饭吃的时候,他已经在挑饭吃了。那些公司没有思想,没有策划头脑,只有胃,靠温州的市场来消化;吴昊不仅仅有胃,还有脑。

  他是“头羊”,把羊群引向水草肥美的地方

  这几年,吴昊充当“头羊”的角色,把温州人领到水草肥美的地方。他不仅要在媒体上开设房地产专栏,而且每月给客户开两次讲座,引导他们贷款购房。拒绝贷款的温州人顿悟,一次性付款的购房者减少了,贷款购房的人多了,消费理念趋于成熟了。2001年年底,在购房中选择贷款的人数增长到67%,一次性付清的人数减少到了17%。

  3年来,吴昊先后组织过100多个“温州看房团”,累计近万人次,北到黑龙江的大庆、哈尔滨;南到海南的海口、三亚;西到武汉、西安、重庆;东到上海、连云港,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战绩”高达50亿元。

  2003年,吴昊他们做过一次不完全统计,在第一批跟随吴昊的看房团去异地购房的投资客中,赚1000万元以上的有50人。在这50人中,有一位女士,她老公经营一个1000多员工的企业,3年前,她在吴昊的劝说下参加了看房团。3年下来,她赚得的钱比她老公的企业利润还高。

  在温州“炒房”风暴中,吴昊靠“超然”的智慧、理念和专业水准,独辟蹊径,使他的起步较晚的公司,获得了最大的“加速度”,一举成为中国地产界最有影响的代理机构。2004年12月,他又被评为“中国房地产营销代理十大领袖人物”及“中国优秀策划师”。如今,他已在北京、上海、山东、温州、台州建立了分公司;2005年,他将建立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福建、江苏的分公司……
分享 转发
上海意初计算机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380弄20号汇峰大厦16楼F座(徐家汇地铁2号出口),点击查看地图
咨询热线:021-64288026  技术支持热线:021-64285298 邮编:200030
营销QQ:919899或899899  技术支持QQ:899695
维修部QQ:911261  发货和保内维修查询QQ:860018
销售MSN:nbuser88@live.cn  技术支持MSN:nbuser@live.cn
TOP
2#
:n04:
我当爸爸叻。。。。。
TOP
3#
"富爸爸"炒房 三年三千万

相关专题:十个普通中国人的财富增长史



  风靡一时的“富爸爸”系列丛书不知在全球制造了多少个“富爸爸”,刘建平就算得上一个。

  三年前,刘建平宁愿放弃跨国公司的高薪而去选择一条看似虚无的“财务自由”之路,对于这个“不可思议的选择”,他出人意料地坦然。有意思的是,他几乎是教条般地严格按照“富爸爸”理论指导,遵循着“分散投资”、“重视现金流”、“房地产是强有力的投资工具”等理念,把自己在国外打工赚回的210万元资金按比例分配到房地产、股票、外汇、实业等理财领域。

  短短三年,奇迹出现了,一个典型的上海“富爸爸”诞生在黄浦江畔。刘建平的个人资产一跃而至如今的近千万元,尤其是被“富爸爸”称为“独一无二的投资工具”的房地产,更是让他大尝“驾驭钱的力量”的快感,当年投入的50万元现金,至今已翻了10余倍,达到590万元之巨。

  “得益最大的是富爸爸丛书。”作为中国理财创富之星代表的刘建平,最近在新浪介绍自己创富经验时这样说。2001年,受该丛书“刺激”,当时已届不惑,身为跨国公司经理的刘建平毅然放弃“金领”职业,赋闲半年苦读投资书籍。其后以210万出手投资,仅仅三年这笔钱已经放大到1000多万。

  控制风险最主要

  2001年9月,刘建平投资50万元和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软件公司,并努力吸引风险资本的关注。同时,他把手头另外160万元资产进行分配:50万元投资房产;50万元投资外汇;60万元分别投资澳大利亚股票和国内股票。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些资产会在3年后增长到近千万元,“我想分散风险,因此多面出击。如果资产很少又有很强的增值愿望,则更适合集中操作。”刘建平说。

  刘建平认为,从风险控制角度来说,高回报就要承担高风险,必须对冲风险。他介绍:“我很早看好澳元,2001年9·11时期,一块澳币只换0.47美元,我就投了澳元。怎样对冲风险?人说美元和黄金石油是翘翘板,我就买了一点石油股对冲外汇。从2001年到2004年年初,1澳币兑美元从0.47元冲到0.80元,涨了快70%。当时觉得加币要涨我又换了加币。”刘建平遗憾的是:“付出精力最多的A股没有做好。因为找不到对冲风险的方式。”

  三年后,刘建平的成绩单是,房产投资获利在10倍以上,A股缩水50%,澳元及澳洲股票投资翻倍,外汇增值50%。

  三年来,刘建平一直按照当时资金分配的数额在进行操作,没有因为房产赢利得多而迅速增加房产的投资,也没有因为澳洲股票比较稳定而增加持股数量,一切都还按当初的分配。“每一种资产,或者说每一种投资方式都有自己的周期规律,在房产处于高点的时候全仓压进会让风险过于集中,因此我选择不动来顺应这种规律。”三年后,面对自己的投资成绩,刘建平这样总结。

  富爸爸的房经

  “吃透政策,拍卖房里淘金”是刘建平的炒房经。

  2001年,蓝印户口政策、契税减半政策等说明国家鼓励购房。尽管浦东房价已经启动,但刘建平发现外销房在跌,有些房子甚至跌到了开盘价的一半以下。2001年6月份,刘建平发现浦东五星路上的外销房只有1000美元/平方米,之前该盘价格曾经到过1800美元/平方米。他以125万元人民币的总价买下了151.59平方米的房子,自己出了37万元的资金,贷款70%,买下了第一套投资房。

  2001年8月份,内外销房并轨,刘建平意识到内销房的价格很快会赶上来,他以1700美元/平方米将外销房出手,扣除各种交易费、契税以及利息成本,第一套房子净赚75万元。

  目光转向内销房后,刘建平注意报纸上刊登的上海市民到拍卖行里淘金的报道,他在拍卖行里转了几次之后,看中了法院的抵债房产。“法院拍出的房产一般急于出手,因此拍卖价格通常是评估价格的8折,也就是说至少有10%的利润赚。我喜欢看到利润以后再投资。”刘建平说。

  2002年初,仁恒滨江的房子内部订购单价已经到了每平方米1500美元,约合12000元/平方米,而当时法院的拍卖价格只有10000元/平方米左右,再加上当时黄浦江开发的消息已经传出,刘建平当即以170万元的总价拍得140平方米的房子带车库。几个月后,房子以1600美元/平方米出手,“小赚”20余万元。

  此后,刘建平在拍卖房上频繁出手,均有所斩获。

  舍得花钱学习

  “一定要舍得花钱学习。”刘建平反复对新浪网友建议,“你学会一种理财方式,或者参加哪样理财工具,你必须学会这个工具。”

  刘建平“自己做”之前,看了大量理财方面的书,对其影响最大的就是富爸爸那套丛书,还包括其他的创业方面如怎么样建立公司、买卖外汇等,在图书馆泡了一段时间后,对房产、实业、外汇和股票等方面的投资有了一定的了解。

  从2001年到2004年,刘建平的感觉是,他的资源在2004年以前已经用光了。2004年底的时候,他去了澳大利亚,也去了美国,目的就是学习——参加房产研讨会、金融界的研讨会。他的心得是:“学习方面的钱应该是舍得花的,只要舍得花才能赚到大钱。”

  不断吸收新概念的刘建平这样总结自己对于理财的认识:现在的理财观念,应该上升一个层面,就是用杠杆效应,不光金融杠杆,还有时间杠杆,首先用别人的时间为自己创造财富;其次用别人的钱为自己操作投资,如果你有一个概念,你有一个想法,你自己做的同时,时间有限完不成,你可以雇佣其他人,重新拷贝你的概念;此外就是金融杠杆,你必须在银行里建立一个良好的信用,这样的话才可以不断从银行借到钱。
上海意初计算机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天钥桥路380弄20号汇峰大厦16楼F座(徐家汇地铁2号出口),点击查看地图
咨询热线:021-64288026  技术支持热线:021-64285298 邮编:200030
营销QQ:919899或899899  技术支持QQ:899695
维修部QQ:911261  发货和保内维修查询QQ:860018
销售MSN:nbuser88@live.cn  技术支持MSN:nbuser@live.cn
TOP
4#
:n04:
TOP
5#
.............偶关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