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国公民教育的现状检讨
纵观我国目前的公民教育之现状,其不足之处基本可以概括为氛围淡漠、经验不足、没有专门内容、目标不明确、缺乏具体的实施计划。同我国法治建设目标极不相称。就现实状况而言,我国目前普遍的民众意识主要表现为“非公民”意识:
1、根深蒂固的“臣民”意识
自从秦始皇以来的2200多年间,中国传统上实行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直是专制主义。统治者执行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老百姓遵循的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奴隶主义礼制。由于“在上的一方面是专制主义,而在下的一方面是奴隶主义,这种数千年来合二而一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的政教礼俗,也因之而决定了中国的国民性(李慎之语)”。这种心理定势即使在新中国建立后也不减其惯性,比如现在人们时常关心的某某首长说了些什么?与上司的关系如何?领导的印象和评价怎么样?再如十分流行的“权力真理论”、“权大于法”、“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观念,实质上都是臣民意识的反映。
与之相应,中国人的家族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且极其强大、顽固,从帝国专制时代以来就不断地强调亲缘关系、强调“孝忠”一类顺服意识。长期的奴性教育习惯,使中国人难以摆脱“臣民”、“子民”心态,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表现出麻木不忍,行为模式上公私界线往往混淆不清,实际上也反映出“公民”观念的缺失。
2、挥散不去的“百姓”情怀
“百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百姓”是众多血缘姓氏的集合体,它反映的是宗法制自然经济的观念残余,与含有丰富责权内容的“公民”概念相去甚远。 “百姓”包含了宗法制、臣民甚至弱者以及无权利救济等含义,反映出受压迫后的无奈,以及权利得不到保护的悲哀。“百姓意识”当然不是近代意义的“公民意识”,它没有公民意识中国家与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对等地位,也缺乏参与国家权力运行和监督国家权力的理直气壮。
与“百姓意识”密切相连的“清官意识”也同样严重存在。在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很多农民痛恨现状,但他们多数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也能当家做主,而是呼唤明君廉官替他们当家做主。不少影视作品都渲染清官如何受百姓的拥戴,清官在处理违法乱纪行为时的关键作用 ,这种误导的影响面比较广泛。百姓意识和清官意识都于宪政民主的实现无补。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清官意识,不是与之相生相伴的百姓意识,而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公民意识。
3、社会责任缺位的自我修养
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将公民身份视为自我修养的一项成就。对儒家而言“人作为公民,乃是自我修养的一项成就,而这项成就是具有政治意义的。获得公民身份的这项成就假定,自我修养的人注重她或他的义务承诺,并在行为上负责任” (James Sellman)。中国人在做人方面并不缺乏整体的观念和自我克制的行为方式,甚至在讲求个人责任时已达到“克己复礼”的地步,自然地倾向接受道德义务的约束。我们只是缺乏行使个人权利同时关注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的实践(修行)。
公民的政治态度和参政能力构成公民素质的主要内容。而这种能力和素质不能依靠其自然获得,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教育。扭转当前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臣民”、“百姓”意识,激发公民的责任意识,普遍建立现代公民意识对于法治进程中的中国尤为重要。
公民教育的欠缺正制约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现代进程比较缓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培养出够格的现代化公民。 经济体制的转变,客观上需要淡化社会成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化的身份界限 ,强化作为市场主体的不同社会成员的共同基本身份——公民的角色。追求民主法治的生活,也使得公民教育成为必然。
公民教育不仅为中国现代化所必须,也是实现全球一体化所必然要开展的工作。世界一体化进程最首要的,是应该让自由平等和谐的理念,以及人人相关生命一体的理念,成为全球的共识,进而推动公正、合理的世界一体化进程。我国加入WTO也对公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紧迫的需求。WTO作为“游戏规则”,对社会成员的诚实守信、法律意识、社会公德、竞争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等提出了空前要求。加入 两个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也扩展了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范围,并且带来了新的权利观念。传统的公民教育不能满足全球化趋势下对公民的要求。
有学者认为,在民主发展的不同阶段,公民教育的具体任务和侧重点则有所不同 。
①在民主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并得到巩固的国家,公民的观念受到民主社会各方面的强大影响,学校的公民教育知识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如美国、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
②在向民主过渡的初期的国家里,往往在制度上建立了民主,使公民获得了参政权,但公民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这时候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公民认同民主价值,掌握参政的能力和技术,从而为巩固和改善民主制度服务。
③对于尚未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公民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公民实现由权威主义人格向民主人格的转变。它包括树立民主理想和价值观,养成民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从而推动民主化进程的起步和顺利完成。
无论我们是否能将自己的国家与上述分类相对应,它的确昭示着一个民主国家中在不同程度上需要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