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价医疗费事件”调查 六 [复制链接]

1#

天价医疗费事件”调查 六

应该救谁
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是医疗资源不当调用的典型反例

  1月6日,记者来到大雪覆盖的哈医大二院门诊大楼。
   “前段时间确实对二院影响很大。”哈医大副校长李玉堃说,“我记得有一天全天只
开了十台手术,过去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情景。一般二院一天最少也有几十台手术。”
  一位大夫还告诉记者,病人和医生之间互不信任,天天有患者对收费单提出疑问,医
生的治病积极性也大大降低,“本来可以做的手术,只要有风险,就不做,让病人上北京
做去。”
  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发生的2005年,正是国内医学界热议医疗改革之时。前不
久,卫生部部长***公开表示要建立“平价医院”、“公益医院”,并提倡“见死必救”

  哈医大二院曾是“平民医院”的代表。因为其临近哈尔滨郊区,患者多为农民,被称
为“屯子医院”,更在全国最早设立了“扶贫病房”。当然,“天价医疗费事件”以后,
哈医大二院的“平民医院”形象已经荡然无存。  然而,在医学界诸多专家眼中,这一
事件并非如此简单。例如我国著名危重症专家、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就认为,哈尔滨“天
价医疗费事件”,正是医疗资源不当调用的典型反例。
  他告诉记者,在国外,对于危重病人能否进入ICU,主要看他进入ICU后是否能够得到
有效的治疗,并得到恢复。如果认为一个出现了多个器官衰竭的病人进入ICU后根本无望恢
复,一般来说,医生不会建议病人进入ICU病房。为此,国外普遍建立了急性和慢性病的一
个评分体系。只有十分以上的病人才能进入ICU。
  “从医学伦理的角度,我觉得这个事件最终涉及的是一个生命权应该在谁手中的问题
。”席修明说:“是在病人自己手中,在家属手中,还是在医生手中?”
   席修明认为,对这样一个希望不大的病人,动用了这么多资源,最后出现了这样的结
果,值得深思。
  “一位80岁的老人明明没有任何治疗的希望,却在ICU病房占用着大量的医疗资源;而
一个20岁的年轻人生命本来更有价值,却难以得到必要的救治。”席修明说,“应该做出
哪种决定呢?”
  席修明和许多专家都提出:“这实际涉及的是一个医学伦理学的问题。当一个富人利
用金钱和权力,最大化地占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并要求医院最大限度延长生命时,医院应
该如何做?”
  在他们看来,医疗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对于生命终末期病人,医学可以提供人道主义
支持,也可以在富有患者与一般患者之间建立某种区格,但是,这种区格应有限度。这才
是医学界和患者都应当具备的理性态度。无疑,如何合理调配宝贵的医疗资源,也正是未
来中国医疗改革的深层次课题。■

调查之二
哈医大二院管理责任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下称哈医大二院)“天价医疗费事件”引起了卫生部
的高度重视。卫生部组成调查组三度赴哈调查,历时两个多月。期间,调查组组长由卫生
部监察局局长王大方,升级为中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
  据悉,目前相关调查已经有了初步结论。调查组认为,哈医大二院的主要问题为“大
量涂改病历、过度收费、违背会诊制度、使用了未经准入的药品、自购药品有丢失、输血
和血液运输等管理混乱等”。尽管调查尚未结束,对于部分相关负责人的处理已经开始。
目前,哈医大二院的心外科ICU病房主任于玲范、纪委副书记杨慧、输血科主任丁巾、院长
张岂凡等,均已停职检查。
  《财经》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此类涉及到医院管理的问题事实上在国内不少医院均
或多或少存在,显示了医院制度安排存在严重扭曲,改革严重滞后。随着此类问题暴光,
医疗体制的全面改革应尽快提上议程。

过度收费缘由
  在翁文辉病案中,哈医大二院收费总数为1388392.44元。在翁强自述550万元的总费用
中,其余410万为病人自购药。
  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哈医大二院收费部分确实存在多收费。《财经》获知,调
查组确认哈医大二院多收20余万元,占总收费的16%左右。以此计算,则此次翁老先生67
天抢救的费用仍在110万元以上。诚然,20万元也是大数目,且与哈医大二院此前承认的多
收费数目差别颇大。据专家们解释,这牵涉到一种计算方法,即所谓“分解收费”。
  所谓分解收费,就是将一项收费化解为多项收费。这也是现行医疗体制下,国内医院
为“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常用手法。例如,各省物价部门对腹部B超的收费标准一般定在
200元左右,包含肝、肾、胃等多脏器检查。而一些医院经常将一项腹部B超检查分解为肝
、肾等多项检查,每项分别收取一次费用。
  哈医大二院高达20余万元的多收费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分解收费,其中大头是血
滤一项的收费。
一位参与调查的专家向《财经》透露,如血滤这类昂贵检查项目,目前国内除少数单
位严格执行每小时300元左右的“包干式”收费标准,大部分医院均采取分解收费的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此项检查的成本相对较高,严格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水平较低的“包干式”
收费标准,医院很难获利。而在国家长期不予投入的情况下,“创收”在所有的医院中,
早已是理所当然。
  专家们还介绍说,现行医疗体制下,医院的财务制度非常不健全,更缺乏相应的监管
机制,造成医院财务管理的低效和混乱。“大多数医院共存着多套不同时期购入的计费系
统,药房、检查、医嘱各网络互不相联,微机管理系统也相当混乱。”一位多年从事医院
财务工作的老专家说。
  从去年开始,卫生部要求实行按天结算费用的财务管理制度,意在使患者及时了解每
天发生的实际费用,杜绝乱收费。但这类措施主要着眼于“治表”而非“治本”,执行过
程中极易适得其反。倘医生下医嘱发生了费用,但患者病情突然变化,用药量临时发生改
变,当天结算反可能造成多收或者漏收。此外,ICU病房通常实行“滴定式治疗方式”,即
医生下口头医嘱,护士记录立即执行。因此,这类多收和漏收几乎在每家医院的ICU病房都
存在。
  在哈医大二院早期自查时,除查出管理混乱造成的多收费,亦发现漏收费。当时发现
的漏收金额约1万多元。
  据《财经》了解,卫生部调查组第一次赴哈医大二院调查时,基本确定漏收现象的存
在,数额不详。但第三次调查形成的初步报告并未涉及漏收的内容。据悉,这一做法亦引
起争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