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EMC邮件门事件后续--女秘书PK跨国公 [复制链接]

1#

EMC邮件门事件后续--女秘书PK跨国公司老板 一封邮件传遍全国外企圈

如果你今天还不知道“史上最牛女秘书”是谁,或者你还没收到那封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邮件,只能说明你不是那些著名外企中的一员。最近一周,从北京、上海到成都、广州、南京……全国所有知名外企都在疯狂转发一封来自EMC北京总部的电子邮件: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和他的高级女秘书因工作琐事发生激烈争吵,导致后者被迫离职。
这起本该在企业内部消化的事件,却因牵起“老外和中国员工的文化障碍”的敏感话题,数天之内成为各大外企员工和网络舆论谈论的热点。
昨天上午,当事人瑞贝卡(秘书的英文名)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件事传得太广,我都找不到工作了。”而面对记者的质询,EMC公司从美国发来的邮件却认为“该员工离职只是个人事件”。目前,该邮件仍在毫不停歇地转发中。
■下班锁门引起总裁不满
4月7日晚,EMC大中华区总裁陆纯初回办公室取东西,到门口才发现自己没带钥匙。此时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陆试图联系后者未果。数小时后,陆纯初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凌晨1时13分通过内部电子邮件系统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
陆纯初在这封用英文写就的邮件中说,“我曾告诉过你,想东西、做事情不要想当然!结果今天晚上你就把我锁在门外,我要取的东西都还在办公室里。问题在于你自以为是地认为我随身带了钥匙。从现在起,无论是午餐时段还是晚上下班后,你要跟你服务的每一名经理都确认无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明白了吗?”(事实上,英文原信的口气比上述译文要激烈得多)。陆在发送这封邮件的时候,同时传给了公司几位高管。
■秘书回了咄咄逼人的邮件
面对大中华区总裁的责备,一个小秘书应该怎样应对呢?一位曾在GE和甲骨文服务多年的资深人士告诉记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同样用英文写一封回信,解释当天的原委并接受总裁的要求,语气注意要温婉有礼。同时给自己的顶头上司和人力资源部的高管另外去信说明,坦承自己的错误并道歉。
但是瑞贝卡的做法大相径庭,并最终为她在网络上赢得了“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称号。两天后,她在邮件中回复说,“首先,我做这件事是完全正确的,我锁门是从安全角度上考虑的,如果一旦丢了东西,我无法承担这个责任。其次,你有钥匙,你自己忘了带,还要说别人不对。造成这件事的主要原因都是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转移到别人的身上。第三,你无权干涉和控制我的私人时间,我一天就8小时工作时间,请你记住中午和晚上下班的时间都是我的私人时间。第四,从到EMC的第一天到现在为止,我工作尽职尽责,也加过很多次的班,我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如果你们要求我加班是为了工作以外的事情,我无法做到。第五,虽然咱们是上下级的关系,也请你注重一下你说话的语气,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礼貌问题。第六,我要在这强调一下,我并没有猜想或者假定什么,因为我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必要。”
本来,这封咄咄逼人的回信已经够令人吃惊了,但是瑞贝卡选择了更加过火的做法。她回信的对象选择了“EMC(北京)、EMC(成都)、EMC(广州)、EMC(上海)”。这样一来,EMC中国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
■邮件被数千人转发
昨天上午,记者打通瑞贝卡的电话,她已不愿回忆那两天的经历,“这只是我和EMC之间的事,跟别人没关系”。可就在瑞贝卡回邮件后不久,这封“女秘书PK老板”的火爆邮件就被她的同事在全国外企中广泛转发。
近一周内,该邮件被数千外企白领接收和转发,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收到过邮件,很多人还在邮件上留下诸如“真牛”、“解气”、“骂得好”之类的点评。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居然署名达1000多个,而这只是无数转发邮件中的一个而已。记者在邮件上找到了两位留有私人邮件的人士。黄小姐供职于IBM中国研究院。据她回忆,该邮件最早从公司同事的大学同学处转来,后来的来路也多为业务关系、大学同学等。张先生就职于GE北京总部,“我收到邮件比较早,当时就转给了成都和上海的大学同学,结果后来又从南京同学那里收回来了”。
从邮件的转发过程中,可以发现这样一个顺序:EMC->Microsft->MIC->HP->SAMSUNG->Honeywell->Thomson->Motorola->Nokia->GE……这些大名鼎鼎的外企大多为IT或电子类相关企业。
■女秘书已离开公司
邮件被转发出EMC后不久,陆纯初就更换了秘书,瑞贝卡也离开了公司。目前,EMC内部对此事噤若寒蝉,一些参与转发邮件的员工挨个儿被人事部门找去谈话。
尽管无论是邮件附加的个人点评还是BBS上的讨论,力挺瑞贝卡的声音都超过了八成,但外企人力资源部的管理层却并不买账。昨天早上,记者刚在电话中表明身份,瑞贝卡就明白了,“这事儿闹得太厉害,我已经找不到工作了”。她没有料到邮件会被转发出去,也没有料到目前的局面。
最后消息
EMC回应"邮件门"
“邮件门”对陆纯初有何影响?昨天晚上,陆纯初授意远在美国的EMC公司大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吴薇给记者发来声明。这份外交措辞的声明表示,“最近这位北京员工的离职完全是一个个人行为和独立的事件,EMC中国区的员工都充满了信心与EMC一起取得更大的发展。”有IT业资深人士分析,像对大中华区总裁这种高管的评价,一般只有美国总部的总裁和总部人力资源部的主管才有发言权。
解读
中外员工文化冲突?
陆纯初(Loke Soon Choo),男,新加坡人。EMC公司大中华区总裁,统管EMC在中国的所有运营业务。瑞贝卡是他的高级秘书。据悉,陆拥有新加坡大学工商管理学位,是名资深的IT专业人士,也曾出任IBM、西门子等知名国际企业的高管。在赴EMC履新之前,他曾担任甲骨文大中华区总裁。
在网络舆论中,陆纯初和瑞贝卡之间到底是不是积怨已久成为人们乐于分析的一个话题。因为在外企的文化里,出于礼貌,中方职员在回复上司的英文邮件时,一般也应选择英文。
因此,瑞贝卡用中文回复英文邮件的做法被认为“是两种文化的故意对抗”。EMC新加坡公司的一位职员ROBIN在中国的一个IT论坛上说,“以一个总裁秘书的职业素养,不可能毫无背景就突然用中文回复这样尖锐的邮件。”昨天晚上,记者就此问题再次和她通话时,瑞贝卡显得更加小心,“我不会谈论这件事”。记者追问两人之前是否有宿怨,瑞贝卡的回答耐人寻味,“不要推断我和他的事,我根本不认识他”。
记者找到一位在邮件中留下地址的西门子的YANGQING小姐。YANGQING小姐曾在惠普工作过,她认为中西文化差异一直都存在。“以前我们这里发生过中国人越级告状的事,但德国派专人来处理的结果,还是中国人走人”。她认为,适应不同文化的管理方式应该是进入外企的中国人的必修课,“总之无论在哪里,都甭想和老板争论”。
专家解读邮件传遍全国现象
转发者过瘾仿佛在骂自己的老板
“每一个转发邮件的人内心都在欢喜,仿佛骂的是自己的老板”,知名企业文化研究专家孙虹钢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秘书反应有点过激,她违反的是明规则而不是潜规则,“毕竟任何企业的游戏规则都是老板定的”。
瑞贝卡这种做法看上去十分过瘾,其实相当不职业。她今后找工作会很难。她违反的不是潜规则而是明规则。谁会要一个喜欢破坏明规则的人呢?一封邮件抄送那么多人,这种方式必然造成不和睦。难道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沟通吗?这种方式对当事人没有任何好处,职场中无人会接受。
这封邮件几天内传了好几千人,全国的外企圈子都知道了。这是为什么?“说白了,人们在职场中的心态不好,很多人都很郁闷。比如,工作不开心、才华得不到施展、上司没本事却要管自己、投入产出比不合理、和老板关系紧张……这时候,如果有人出来攻击老板,那一定是解气的。每个人在转发这个邮件的时候,说不定都在幻想着有一天骂自己的老板。”
分享 转发
TOP
2#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3#
给全公司的人发信,明显是不想混了

PS: 高级秘书是不是指裙子的高度啊:s:
TOP
4#
少见多怪
TOP
5#
原帖由 jmh007 于 2006-4-25 01:41 PM 发表
嗯,有骨气别打工。

老头当年也是舔别人屁眼,成经理了就可以让别人舔屁眼了。
我当爸爸叻。。。。。
TOP
6#
原帖由 cloud_zhou 于 2006-4-25 01:44 PM 发表
给全公司的人发信,明显是不想混了

PS: 高级秘书是不是指裙子的高度啊:s:

nonono,腿长,裙长都有关系滴。。。。
我当爸爸叻。。。。。
TOP
7#
文化差异1
当初喜欢IBM没有理由............
没有用过IBM的人,或者觉得高不可攀,或者觉得言过其实;
只用过IBM的人,会觉得不过如此,没什么特点;
用过别的笔记本后再用IBM的人,会觉得的确还可以,但不是那么牛X
先用的IBM再用了别的笔记本的人,会觉得自己根本是在受罪……
不知道联想以后还能不能保持这种优势.........
TOP
8#
其实外方的管理层是多少看不起中方的,尤其是低级别的(秘书是个特例,无论多么高级的行政秘书,也跳不出低级别职位的圈)
TOP
9#
大家看了这邮件只是觉得爽吧?如果知道了背景故事,你会觉得更爽!
  
  陆纯初(Loke Soon Choo)为EMC大中华区总裁,此人在IT业界可算是臭名昭著,在oracle就已经是声名狼籍,后来进了EMC更加是弄的大家怨声载道,真搞不动当时EMC的亚太区老板是怎么看人的。不过据说EMC的亚太区老板已经换人了,估计就是和招聘陆进来也有关系。
  要说陆有丰富的高层管理经验,那oracle和EMC的人真的是要笑掉大牙了。这人是著名的只会搞运动,不会做生意,他有个外号叫3不见:不见员工,不见客户,不见partner。从来就没有见过做出过能促进business的动作,偶尔看见他发email给大家,就是“我刚才在上厕所的时候抓到一个员工在抽烟”。在代理商中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叫做“一个新加坡的3、4流人物,到中国来搞文化大革命”。
  陆打心眼里看不起中国人,他到oracle,到EMC,第一件事情都是清洗员工,把重要职位全部换成香港、台湾人。写回复MAIL的HURUI,是EMC的元老级的秘书了,经历过几个中国区总裁,这样一个大密,职业修养可想而知,若不是陆为人刻薄,平时不把中国员工当人看,hurui才不会有如此作为。就从MAIL中陆要求秘书中午和晚上都确认老板都已经离开了才可以离开,这种行为是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做的吗?
  EMC的员工没有一个不恨陆的,大家也可以找一些存储业界的朋友问一下陆到底是何许人也。
  我发这个帖子不是为了发泄私恨,而是生怕大家把陆当做一个“具有丰富高级管理经验”的人,而hurui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大秘书罢了。其实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陆平时的小人作为,是到了报应的时候。我等着看到他滚出中国大陆的一天。
(zt)

----------------------------------------------------------------------------------------------------------------------------



(2004年)9月9日,甲骨文公司高层就此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有关陆纯初离职的问题。下午,甲骨文(中国)为此召开网络电话会议,对总部的这一决定作了宣布。

  从离职通知本身来看,陆纯初的离去是由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一个甲骨文内部人士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由于甲骨文在中国的业绩长期难看,陆纯初的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明显是事后诸葛亮。

  虽然今年以来,甲骨文在中国的市场一直低迷。但并不能说明陆纯初的离去不值得大惊小怪。

  这个“逐客令”确实太突然了。对于陆纯初来说,这个“逐客令”确实是“甲骨文”下的,不仅业界很难看懂,他自已也很难读明白。

  豪迈誓言的破产

  好在3个月时间不长,大家都还记得当时甲骨文(中国)打拼了14年的本土明星经理人、副董事总经理张书恒离职后的十几天,陆纯初6月22日在甲骨文2005财年媒体交流会上曾十分影射地说过这样一句话:“辞职或者被开除是有分别的。我们筛选人是有资格标准的,有些人不够资格,所以才会被开除掉。”

  为此,6月28日,张书恒愤怒地表示,“陆氏的那些言行和说法是不负责任的;陆氏的言行不代表甲骨文公司;陆氏含沙射影的说法,不能掩盖和混淆事实真相。”

  当时的陆纯初,肯定是相当豪迈而有信心的。人们也期待着他在甲骨文(中国)能做出不凡的业绩,成为一个新的开端。《IT时代周刊》在6月20号也发表了《甲骨文中国新政》的特别报道,表示了对陆氏新政的关注。

  客观地说,虽然陆纯初在2001年12月上任后曾实施过“铁腕政策”,推进其甲骨文中国战略的两个重要步骤:管理规范化、深度本土化。但在其上任后的2年多时间里,除了2003年12月到2004年5月的业绩稍微有点好转外,甲骨文(中国)的成绩单就没有出现几个让人兴奋的数字。

  也许有人会将此现象归结为市场的低迷。但是,同样的ERP市场,为什么SAP连续两年在中国保持了90%左右的增长率。同样的数据库市场,为什么在过去的一年中,Sybase这个过去的手下败将,竟然能够咸鱼翻身,反戈一击,不但夺取Oracle不少渠道伙伴,而且在开拓新客户方面,工作也颇有成效。

  在逐渐失去渠道信任之后,Oracle开始强化对行业市场的直销攻势,不过尽管销售队伍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业绩却一直差强人意。

  如今,全球ERP市场开始上扬,而一直被Oracle寄以厚望的在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却总是表现得有点弗如人意。在ERP市场,Oracle受到SAP等劲敌的蚕食,在赖以成名的数据库市场,则受到微软、IBM、Sybase等老对手的追围拦截,其霸主地位的优势日渐削弱,处境开始变得艰难。

  之所以如此,其根本原因在于,陆纯初以及他的团队对于中国的市场、渠道、客户的现实情况了解太少。

  他把中国大陆市场重组成华北、华东和华西、华南和香港三大区域。通过这一变革,甲骨文中国各大区分公司和总部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总部集权管理,但“三分而治”人为地割裂中国市场;随后,又企图克隆IBM模式,大搞行业市场拓展,而不顾自身实际;另外,将中国的地区性业务交由上海统一管理,而原有的三大区则将业务重点转向行业市场。变化之快,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如果仅仅是一些流程和经验的问题,还比较容易解决,目前对于Oracle中国来说,一个尴尬而又危险的现实是,它正在逐步失去渠道的忠诚。

  按照该公司的理念,Oracle的成功依靠的是该公司强大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而代理商是一群依靠这种影响力挣钱的群体。

  由于在日常合作过程中缺乏沟通,Oracle与多数代理之间缺少足够的信任度。而像“三不管条款”这样的霸王政策也越来越遭到代理的反感。

  如果仅仅是一些情绪上的不快,也许还不难化解。只要有了良好的渠道政策,能够让渠道伙伴真正赚到钱,代理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Oracle中国的失误在于:在过去几年中,它的渠道政策充斥着短视和对渠道商利益的损害。

  从早期的全力依靠代理,到后来旋风般的渠道压缩;从ERP领域的大动干戈,到具体支持手段的空洞匮乏;从合作过程中的转嫁风险,到眼看代理利益受损,却独善其身冷酷旁观。

  陆纯初一直致力于Oracle中国的变革,但脱离了现实,可以说是闭门造车。全球ERP市场开始呈现上升的势头,而Oracle在亚太区尤其是中国地区市场却迟迟不见起色,在ERP市场受到SAP等劲敌的蚕食,而赖以立身的数据库市场在微软、IBM等老对手的夹击下,处境艰难。在这种背景下,Oracle总部期望通过这次调整,重新树立自己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ERP和数据库市场领先的地位。

  陆纯初的低迷,让Oracle总部也终于失去了耐心。(ZT)

----------------------------------------------------------------------------------------------------------------------------



一个小花絮,关于鹿唇出的:
(几年前,报纸采访丫挺的,丫居然说——)
晶报:和微软中国的唐骏等相比,您低调到了神秘的边缘,您确实如媒体说的那样铁腕与孤傲吗?

陆纯初: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对朋友、对亲人和对同事都不一样,有人批评我,也有很多人称赞我。我是不是孤傲?其实我已经抱怨过我妈妈了,因为我长得比较严肃。我不想谈自己,我们应该多谈公司。

晶报:您在上一世纪80年代入行IT业,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非常流行,您是他的读者吗?您有哪些个人爱好?

陆纯初:金庸我不认识,更没看过他的武侠小说。小时候我喜欢看书,一天看一本,什么都看,现在就很少有时间了。工作之余我会和同事去喝啤酒,也不是喜欢喝,这是一种沟通方式,选择啤酒是因为喝咖啡没办法连续喝上10杯。开始喝时,多是开玩笑或谈谈政治和天气,但到了后一段肯定是谈公事,在工作中有时被迫处于不同立场,但到底是同事,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有必要在喝酒时得到化解。
TOP
10#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