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种感觉
有人询问,「平反」这个词语,应该如何英译?答案是没有确切的英译。可以称為Rehabilitation,但中文的「平反」,比 Rehabilitation多了一层隐含的动作,要求「平反」要屈膝;决定「平反」是恩赐。英文的词汇,没有这个意思。如同「启奏皇上」的「启奏」,那层哈腰屈膝战战兢兢的卑恭,不是Inform,英文也没得表达。上星期的国际新闻:英女皇对首相贝理雅不满,因為贝理雅把每星期一次白金汉宫覲见女皇的时间私下更改了。「覲见」一词,只是中文翻译夹带私货的加工,虽多了一分典雅,但英文原文,却明明很平常,叫做Meeting with the Queen。会见英女皇,只是一场Meeting?不错,就是如此轻鬆,跟开一场董事会议没两样。英女皇震怒,不叫「龙顏大怒」,惯用的英语叫做The Queen is not amused:「英女皇不觉得很好笑」。与所谓「平反」一样,翻译讲的不但译「意思」(Meaning),还要译出那一层感觉(Sense)。意思是有形的,感觉更加抽象。意思只是桌面的那碟菜,感觉却是桌面的一笼烛光的气氛。许多词汇的意思可以把握,感觉却必须另加释註。
中英文之间,好的翻译,最多只是一场淋漓完美的性交,但绝少有水乳交融的爱情。翻译的教育就是文化的修养,靠查字典,是做不来的。在香港一家贵族学校的教务处,我见过门口有一块双语告示牌,不让学生一推门就闯进去,中文写着:「如欲謁见老师,必须在此等候」,下面的英文这样译:「Students wishing to see teachers must wait here」。先不论文法,中文这个「謁」字,是大臣叩见皇帝的意思,英文怎会是简简单单的See呢?一个有独立思考的学生,可不可以要求校长,把这个「謁」字删掉,跟英文的See的意思统一呢?这就不止翻译,涉及人权和平等的信仰。校长会很尷尬,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两句语文好像意思一样,感觉完全不同。如果教育的宗旨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培训奴才為念,这个「謁」字,只是一个中国成人遗传基因里的心魔,不过是小孩子,何必叫他如此沉重?要尊师吗?
See the teacher,也不一定不礼貌的,正如Meeting with the Queen。翻译不但是感觉,也触及信仰。「平反」这句华文,是没有英译的,也不该勉强,乾脆像「关係」Guanxi一样,拼音為Pingfan好了,并加上註释:一种不平等的行為,请求的人,大前提是要屈膝的。那麼就下跪吧,补充一个动作说明,让国际人士见识中文的深奥,以及在一碟小菜之外,如一闪苍白的烛光般,那一笼懦弱的悲哀。
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