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3456789 / 9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奥黛丽.赫本纪念相册 [复制链接]

81#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的第二次婚姻,与多蒂的结合使她息影七年,广大观众十分怀念她,电影公司和圈中的人物都希望她能再次出山。1976年,不安于“贤妻良母”生活的赫本终于重返影坛,与因演007谍报员詹姆斯.邦德而名噪一时的肖恩.康纳利一起主演《罗宾汉与玛丽安》,影片描写中古传说中随十字军东征归来的农民英雄罗宾汉与离别十八载的爱侣玛丽安之间的一段深情。该片的首映式在纽约举行。当赫本前往出席之前,她非常不安,阔别影坛七年,电影工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会怎样对待她?

在首映式之前,赫本还不得不尽快飞往好莱坞,在美国电影学院表彰威廉.惠勒接受终生成就奖的仪式上发言。她朗读了一首自己写的诗,结果博得满堂喝彩,这使她又惊又喜。接着她又飞往纽约参加首映式。首映式在广播城市市音乐厅举行,赫本一到,约有6000人向她欢呼,用唱歌的声调齐声道:
“我们爱你,奥黛丽!”

赫本对此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她被人们的热情感动得热泪盈眶,她说:“看到人们并未对我感到腻味,我很感动。”

然后她再次飞往好莱坞,出席该片在西部的首映式,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发仪式上担任授奖人。这对电影明星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荣誉。她这回是为当年即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飞越疯人院》授奖。赫本息影七年,感触颇深,但她最难忘的是,好莱坞没有忘记她,电影没有忘记她,广大观众没有忘记她。 赫本虽然息影多年,但演技并未逊色。继《罗宾与玛丽安》后,她又主演了《血线》(1979)、《哄堂大笑》(1981)、《直到永远》(1991)。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欧美的妇女解放运动日趋高涨。妇女们不再满足于做男人的玩物和附庸。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和男人一样工作奋斗。近年来不少女演员成功地塑造了这种新女性的形象,很受欢迎。相比之下,赫本复出后仍然跳不出天真无邪、活泼善良的少女形象,这就不能不给人一种落伍、怀旧的感觉,令人感到哀叹、惋惜,这也是她重返影坛后所拍四部影片均不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无论如何,奥黛丽.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好莱坞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1991年4月22日,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赫本授予荣誉奖,该项奖自1972年起每年向全世界最资深望重的艺术大师颁发,获奖者先后有查理。卓别林、劳伦斯。奥立弗、伊丽莎白。泰勒、詹姆斯。史都华等影界巨星,这是对赫本影坛生涯以及非凡演技的崇高褒奖。

赫本晚年,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自1986年起,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和发言人,在游历了受饥荒侵害的地区后,赫本试图唤起人们对处于危机中的儿童所面临的困境的注意。在这个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时常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她还把一枚罗马时期的胸像典卖,其款项全部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组织。赫本对提高全世界儿童的福利所做的一切是热切而真诚的,这使她赢得了总统自由奖章以及种族平等大会的人道主义奖。 1991年在探察战火蹂躏中的索马里之行中,赫本突感腹痛如绞,随即送往洛杉矶的西达兹塞尼医院诊治,最终被确诊患有结肠癌。到了1992年,她已经虚弱得无法亲自领取电影演员的终生成就奖了,她在致辞信中说,感谢一生中所有与她合作过的导演和演员。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嬷嬷接获奥黛丽病危的消息,下令所有修女彻夜为奥黛丽祈祷,盼望她能奇迹般的康复。祷告传遍了世界各地。1992年12月,奥黛丽自知病情难复,向医生请求回到故乡托洛亨纳茨的家中最后看一眼瑞士的白雪。自与梅尔.菲热尔结婚后那里一直是她三十多年来未曾离开的“自己的家”。

1993年1月20日,就在克林顿就任美国第四十二届总统的当天,奥黛丽.赫本在罗伯特.沃尔德斯及孩子们的看护里离开了人间。赫本弥留之际无不惦念地说:“我唯一的遗憾是再也不能帮助那些可怜的孩子们了。”她的去世使好莱坞和世界震惊。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称她是一位“回到上帝身边的天使”。赫本的两任丈夫,罗伯特.沃尔德斯以及于贝尔.德.纪梵希都出席了她的葬礼,六百多名小镇的居民护送着赫本的遗体,为她送行,送她幸福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就在奥黛丽.赫本离世之后,她还获得了1993年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颁发的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1月20日当日,人们在英国乡间发现了一位老人,他神色迷茫,脚步顿挫,口中反复吟诵着赫本当年在《野燕麦》和《萨布丽娜》中的台词,在追思,追思……

赫本走了,一代巨星从此陨落。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她,她的纯情、美丽和清新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我们爱你,奥黛丽!

资料来源:
《奥黛丽·赫本纪念文选》、《奥黛丽·赫本—好莱坞的时尚传奇》、《世纪电影:20世纪全球电影图片档案》以及“爱感至深—奥黛丽.赫本”(http://tippi.nease.net)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
TOP
82#
寻梦与圆梦
  1988年,奥黛丽·赫本代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奔赴饱受战乱、饥荒困扰的埃塞俄比亚,那情景使她想起了二战中的自己。

  1929年5月4日,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布鲁塞尔是一个充满魅力、讲究礼仪、舒适而又优雅的城市,它既不大得令人精疲力竭,也不是小得偏僻闭塞。整个城市色调灰暗,气氛严肃而富有理性。稳健持重、不动声色是布鲁塞尔人的性格特点。如果说出生地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奥黛丽就是这一见解的活见证。

  奥黛丽·赫本的母亲是荷兰人,因为有着王室直系贵族的血统,所以一直被尊称为男爵夫人,父亲是个纳粹倾向很重的英国商人。一对不太合适的配偶终于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父亲抛妻弃女远走他乡。与同龄孩子相比,奥黛丽·赫本显得过于文静,过于寡言少语,向来有“老太太”的绰号。观日出而知全天,从小就爱着的芭蕾舞、巧克力、小狗,一生一世形影相随地跟着她。伴着二战隆隆的炮声,奥黛丽·赫本一天天长大,并且舞姿日渐优美。舞蹈给了奥黛丽·赫本一个情绪的出口,一种表达完美的方法,因为对舞蹈执著和热爱,她在当时残酷的世界里找到了美好的事物。人的一生有许多梦想,而儿时的梦想恐怕是最刻骨铭心也是最难实现的。



  可恶的战争不禁粉碎了她的梦,还将她的城市顷刻间炸成废墟。她脱下舞鞋,换上能让她大步流星的布鞋,并且这里成了藏密最保险的地方。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奥黛丽·赫本的童年让她坚强而又脆弱,造成了她两极化的个性,这一点当然使她与同年代的美国人大不相同。有过战争经历的人,不是变得刚强,就是变得温和。她则是后者。

  1959年,在《修女传》中奥黛丽扮演一个名为路加的修女。从成为修女到护士,经过艰苦的考验,她都默默忍受,但她对人类的爱心超过了对宗教仪式的膜拜。她不愿在她照顾病人、安慰病人、或是病人有话对她倾诉的时候,被修道院的钟声打扰。既然不肯违背良心,又不能屡犯院规,她只能告别宗教,再度回到人群中。在白色道袍下,她美丽的脸庞依然动人。

  三十年后,她的所作所为与她在《修女传》里的表现不谋而合,她成为危难中的人们的希望。1988年,奥黛丽·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非常适合这项工作。在这之后的五年里,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埃塞俄比亚、苏丹、土耳其、中非、南非、越南、索马里。

  “我是个母亲,所以我有责任这么做” 奥黛丽·赫本说,“我希望我的名气可以用来帮助儿童。”那是她老年时的梦想,并且她一天天都在积累圆梦的可能性。

  1991年,奥黛丽·赫本荣获美国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向全世界最资深的艺术大师颁发的荣誉奖。
dy_axzl01.jpg (, 下载次数:26)

(2003/12/16 14:54:57 上传)

dy_axzl01.jpg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中,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唉,你也在这里吗?
TOP
83#
很棒的帖子~~~不过贴在这一区不是很合适。。。。。。。。
TOP
84#
Originally posted by 木木子 at 2003-12-16 07:50 PM:
很棒的帖子~~~不过贴在这一区不是很合适。。。。。。。。

你为虾米崇拜他呢》:c::c::c:
[img]http://www.pobaby.net/gif/3/20042131593285431.gif[/img]2005年7月16日一个人过自己的生日 [img]http://www.pobaby.net/gif/3/20042131595295292.gif[/im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