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jacky
"疾步流星你也不要太在意!毕竟生意要谈!但是也要讲究效率!这可能就是JS的通病,小虫就是大JS。不过这种JS,我还是比较喜欢的,我是比较讲究效率的人。“
生意要谈,且又有效率,这很容易做到,关键是你怎么谈。只要你注意了,一样有效率且又让客户说不出什么,甚至感到周到、满意。
“但是人家不愿卖了,也就不愿意在谈他的买卖了!不赚钱,、浪费时间,人家做生意也不容易,这件事情,我觉得没必要,也不值得浪费时间论出谁是谁非!”
卖与不卖的问题我已在上一帖中说明白了,我是向他核实过的,他也重申过:“给你保留到明天呀”?既然这样,那就不应该再抱着那样的情绪谈这笔买卖。如果觉得“不赚钱、浪费时间”可以在谈话中直接说出来嘛,这也没什么吧。
至于有无必要,疾步流星要说于双方都有必要。于消费者就不用说了,于商家,这是客户意见与投诉的处理问题。一般都是要有个明确的答复和最终的解决。你不能走中间路线,敷衍或搪塞过去,更不能用不公正的方式处理,这些都不是正确的经营意识。如果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商家的失误或错误,商家应该怎么做,大家应该都清楚。而如果是消费者的误解、失误和过错,对于误解,正确处理可帮其弄明白,并解决问题。如果是失误和过错,正确处理,可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或商家的宽容与大度,从而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其实对于客户意见和投诉的处理在经营理论上就是企业和商家发现问题、完善产品与服务、汲取信息的一个途径。同时,处理客户意见与投诉的过程也是宣传企业或商家的过程。当然处理分正确与不正确,那宣传也就相应的有正反之分了。在媒体作广告是宣传,与客户进行沟通也一种宣传。
“商家的服务是应该,小虫的服务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不过你可以多花钱去买更完美的服务!这是事实!”
这不是要求完美不完美,而是基本的销售或客服要领的问题。
“要”与“不要”的要领我就不说了,其中“严禁”的就有:严禁在与客户的交流中贬低或嘲讽客户(包括正面的言辞和言语中所能流露出的),严禁在回答客户的问题时用反问句。
to shanon2000
”我说这位仁兄啊,你的理解太偏激了!
首先,小虫一项如此的,口头缠,人人都有,我还常说“考”呢,难道我就是在骂人吗,只是表达些不忿罢了。小虫的这个“晕”字,我的理解为 : 忙晕了 。你可以把这个自当成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后面的话不还是回答你了吗。“
我未理解太偏激,只是把其中的意思和实际情况说出来罢了。在这个论坛上有许多人直接称小虫“JS”,如果我也在给他的回帖中说“小虫你这个JS”会是什么效果。为什么?场合、对象不同嘛。至于口头缠,有好的口头缠也有不好的口头缠。节目中笑星的口头缠怎么样?好的口头的缠运用得当,可拉近双方的距离,便于沟通。可不好的口头缠我想最好还是不带,即便是最亲近、要好的朋友听了有时也有些不舒服,甚至不高兴。而且由于是说者的习惯还弄得对方即使反感却碍于面子也不好意思提出来,最终还有可能使双方渐渐疏远。
“口头缠,人人都有”,是不是太有些勉强了?如果说年轻人有许多人带口头缠,还说得过去。可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25岁以上的,恐怕不多吧?
我觉得说话、表达最好还是准确些好,表达准了一句顶十句甚至百句,有助于提高效率、避免差错和麻烦。
为什么我在我的帖子中不用另外一些词语?像“故意”、“隐瞒”等这些直接了当且也不是骂人的词呢?因为我觉得如果用上它们其效果对于最后问题的解决是弊多于利。
“你可以把这个自当成不认识的英文单词,”那为什么干脆就不让它出现呢?当成英文单词??不知你是笔误、无意,还是就是这意思。如果就是那意思,疾步流星是不是可以说我要向shanon2000“开火”了呢?疾步流星无意向别人“开火”,更没想与谁作对、过不去。
“后面的话不还是回答你了吗。”结果绝对是如你所说,但我从未责问为什么直到最后也未回答我。对这个问题我实在不想再多说。
疾步流星很高兴看到jack、shanon2000是非常喜欢小虫的,我想两位朋友的话会对他的业务会有所帮助的。就像shanon2000的那句——和气生财!
to 小虫
“疾步流星
我没有封你的ID,用不着换个名字来发贴,搞得人家都以为我封了你的ID。
用你的原名就好了”
没封就好,不过昨天确实不能用,也许是软件故障吧。疾步流星也不想换名字,要重新注册。我想昨天如果你当时就提醒我情况会好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