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如何欣赏柴可夫斯基音乐 [复制链接]

1#

如何欣赏柴可夫斯基音乐

十九世纪是欧洲的音乐世纪,音乐大师迭出,音乐作品和古典时期大不相同,充满了悲情气氛,尤其是19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行将结束时更为突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最能代表世纪末的情绪。


他的作品情感丰沛,以旋律的优美见长,易为喜爱旋律性强的音乐的东方人所接受。下面的作品是我们不能不听的精品,既是音乐舞台上受欢迎的常奏曲目,更是我们开启古典音乐之门的钥匙。

1、作品赏析


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属于交响诗类的标题音乐,作于1869年,内容源于萨士比亚的同名悲剧。这类戏剧性的爱情题材,最能吻合柴可夫斯基的创作心境,由此可以体会作曲家丰富的情感世界。


交响诗《意大利随想曲》,写于1880年,柴可夫斯基游历意大利期间,也许是来自自然条件比较严酷的北方之故,柴可夫斯基特别钟情于意大利的旖旎风光,这部作品采用了许多意大利民歌素材,描绘了该国的民俗和风光。


而发烧友们最熟悉的柴可夫斯基作品莫过于《1812序曲》了,这部英雄史诗般的宏伟作品,最能体现发烧友们器材的震撼效果了。这部作品描写了1812年,拿破仑的军队大败于莫斯科的战争场景,该曲是柴可夫斯基为纪念俄法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


《B小调第六交响曲》,最能体会到柴可夫斯基细腻丰富的创作风格,这部作品创作于1893年,题为“悲怆”,虽然作者自己觉得不加标题为好,标题音乐的美学追求一览无遗,柴可夫斯基在构思该曲时,就常眼噙泪水,作品以无尽悲情色彩,恢弘的气势而流芳百世。作品创新之处颇多,用一个引子下接四个乐章,不是以快乐章作结,第四乐章是表达悲剧性失败的慢乐章,而第二乐章采用了五拍子的圆舞曲体裁,体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精髓。


当然不可错过四幕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于1876年,根据剧情而创作的一套交响组曲。第二幕王子与白天鹅的爱情双人舞,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演绎出对比性旋律,感人至深,已经成为最经典的音乐片段了,令人想起中国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著名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爱情片段。


还有就是二幕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这部迷人的作品,柴可夫斯基本人并不喜欢,但却让无数世人着迷。《胡桃夹子》首演于1892年,其中,《花之圆舞曲》浓郁高雅的气质,《双人舞》无比迷人的韵致,《中国舞曲》中,重复着的低沉巴松管和轻快的短笛交相辉映,《糖果仙人舞》的特色钢片琴音色,柴可夫斯基的才华在这部作品中尽显。


此外,著名的《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展现了各类乐器辉煌的技巧和迷人的旋律表现,在有关重大国际音乐比赛中,我们有机会现场聆听。

2、音乐特色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结构宏大,也许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不够紧凑的地方,比如他的交响乐的四个乐章,听起来总有点像组曲的组合,部分音乐语言还尚欠精炼。但由于他是以真诚恳挚的内心创作,深深地令人感动。他把哀婉凄凉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方面辉煌的成就,足以远远超出作品的不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深受德奥音乐传统的影响,作品较早就得到了国际的承认。他的音乐中流露出的伤感、忧郁的特质,对听众具有很深的磁力,作品中令观众感到深刻吸引的“多愁善感”与“典雅”并存。他遵循“魏玛学派”的原则,即使是他的无标题音乐,也呈现出鲜明的标题音乐特色。或是场景性的,或是情绪衬托式的,他在把第四交响曲献给梅克夫人时,甚至打算用文字来诠释他的作品,深深地浸染了后期浪漫主义的特色。这与李斯特、柏辽兹的音乐不同,他的音乐并不依赖标题,场景来解释,倒是标题、场景需要他的音乐来润色,使之栩栩如生。他的音乐可以称得上是一目了然,不需要其他艺术手段来帮助人们理解,所以,人们哪怕是第一遍聆听,就能明确地感受到它的意味。


尽管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能归纳于民族乐派,但他是真正运用了俄罗斯民族乐调来创作的,例如《C小调第二交响曲》中,俄罗斯民歌的踪迹非常明显,他也采用民族乐调来进行动机的重复和旋律的跃进,这种例子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世界性的音乐,容易为各民族所接受,这是他的音乐在世界上深受喜爱的重要原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欧洲各地游历的经历中,铸就他的音乐的国际性特点,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音乐、德国交响乐和艺术歌曲都在他的作品中浑然一体,我们从他的舞剧音乐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像《天鹅湖》中的意大利那波里舞曲、西班牙舞曲,《胡桃夹子》中的阿拉伯舞、中国舞,都体现了各国音乐的特质。正因为如此,当时他在国外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国内。尤其是在英美两国。1891年,他访问美国,指挥了六场音乐会以后,激起了美国人狂热的喜爱,这种影响至今犹存。(本文作者系集美大学师范学院音乐教师)

本刊强力推荐的经典唱片

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今天拉开帷幕,为了使读者能更好地欣赏柴可夫斯基音乐,我们特邀本土乐评人沈天行先生以碟评的形式赏析柴可夫斯基的部分代表性作品。




《柴可夫斯基三大交响曲》

这版CD包括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第四交响曲音乐丰满,有舒曼遗风。它以拨弦为主,这是在交响乐创作中的一项创新。这也可以反映出柴可夫斯基从不幸婚姻中解脱出来的心境。然而在这一交响曲中,作曲家也抒发了他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无法满足自我的郁闷情绪。


第五交响曲却显得难得的欢快。这首曲子是第四交响曲完成后十年彷徨的总结。乐曲大量的使用了鼓和号,而鼓和号在西方主要是军鼓和铜管,因此有强烈的节奏感。


第六交响曲表现了人的悲苦与无奈之情,这首被称为“天鹅之歌”的曲子是他的搁笔之作。在乐曲的先展再收中,作曲家把生活中矛盾的集合表现得淋漓尽致。



《柴可夫斯基三大芭蕾舞剧音乐》

这版CD表现了他“从完全听从命运,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的挣扎过程。乐曲中处处有舒曼的影子,这些具有欧洲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乐章同时也展现戏剧性的冲突即痛苦挣扎和快乐的矛盾。



《柴可夫斯基钢琴协奏曲集》

这版CD由《天鹅湖》、《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组成。被誉为芭蕾皇冠上最明亮的一颗钻石的《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在120余年前创作的不朽之作。他为家庭舞会而写,主题音乐是欢快的。乐曲讲述的是王子和公主战胜邪恶、追求爱情的故事。这是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中最壮观的一曲。其中长笛在第二幕的《四小天鹅》的演奏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乐章显得十分欢快,并且这一乐章较为易懂,通常被作为初听交响乐者的首选曲目。《胡桃夹子》是为一个圣诞晚会所作。作品描写的是胡桃小兵与鼠王在圣诞节打仗的故事,最终胡桃小兵战胜了邪恶势力。其中,第二幕的《雪花圆舞曲》的女声合唱,使人们感受到了圣诞节雪花纷飞的场面。从终曲《花枝(之)圆舞曲》中,我们能听到维也纳圆舞曲,这又是柴可夫斯基作品欧化的一个表现。《睡美人》给大家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女巫诅咒公主长大后会被纺锥刺伤而昏迷不醒。而在这个诅咒应验后,一个王子历尽坎坷,最后用他的吻唤醒了公主。这首乐曲十分形象,音乐起初十分阴森恐怖,接着让听众担心公主命运,最后公主醒来欢快的曲调代表着胜利的喜悦。这是他最有力的作品之一。



《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在这版CD中,我们可以听到他的代表作品《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乐曲为降b小调。这首曲子之所以可称为他的代表作,原因有二:首先,在欧洲,协奏曲是衡量一个作曲家优秀与否的标准;其次,这首乐曲对于钢琴的技法要求很高。这首曲子的音乐色彩反差很大,即冷暖色调分明。在这里我们看不见明显的悲伤,主要是描写风景和旅行中的感受,曲风相对轻松,受众面广。而G大调的第二协奏曲可谓是作曲家意犹未尽的产物,更加专业化,音乐宏伟宽广。


据有关材料介绍,柴可夫斯基这首1876年为大提琴和乐队所作的作品。洛可可源于法文ROCAILLE,意为“贝壳形”,是指法国18世纪中叶的建筑艺术风格,精致而典雅,富于小巧玲珑的装饰性。在音乐上,洛可可常指巴洛克到古典乐派过渡期的音乐作品风格。乐曲主题线条简单,结构清晰,速度平稳,音色纯净。作品的四重奏里充满了俄罗斯土地的气息,大提琴的演奏为如歌的曲风增色不少。作品的主题体现了俄罗斯风格,蕴含了温柔恬静的旋律,有诗一般的意境与情调。而这个主题经过各种变奏和展开以后,能充分显示大提琴的表现性能,因而深得大提琴家们的喜爱。
分享 转发
TOP
2#
倒,俺是穷人,谁送俺个CD机先!!
TOP
3#
农民和穷人不要近来
:CRY1 :CRY1 :CRY1
TOP
4#
:CRY :CRY :CRY :CRY
迟早推翻三座大山
TOP
5#
听老一辈人讲
这个东西是要用耳朵听的
TOP
6#
欧是蜘蛛ETC,总之是动物;这等作品就是对牛弹琴:p :p
[img]http://www.fm521.com/cgi-bin/usr/20/20_913_94.gif[/img] P.I.G 就是欧拉,HOHO
TOP
7#
我从来不听古典乐,原因是——太难听了:p
TOP
8#
写的真好
来看没男日记
我是一个没男 :
没钱 没房 没车 没身材 没长相 没学历 没女友 没好工作,虽然一无所有,但没男学会了如何享受生活!没男们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TOP
9#
最初由 scorpion 发布
听老一辈人讲
这个东西是要用耳朵听的



这些东西都要用心去听!
只有心听到了,才叫感受!
TOP
10#
先送我20W的器材
[img]http://www.nbuser.com/jim/icon/bottom.gif[/im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