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见不得他们穿着睡衣逛马路。”(小虫除外
)
时值春季,乍暖还寒。自然是找不到穿睡衣的上海男人,到是零星会看到有的主妇穿着棉睡衣出门晒衣服、遛狗。
所以只有回想,上一个夏天,上上一个夏天上海有多少男人穿睡衣逛大街的?
说起上海男人的衣服,很有必要提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黄牛。近二十年以来,有心的上海人和无心的外地人都会在城市的每个角落碰到他们。起初是邮票、电影票、戏票、兑换券、汽油票。然后是火车票、汽车票,球票、月饼票……他们每天游走街头靠收购倒卖而生活。这些人在以前被称作“打桩模子”但近年来还是恢复了“黄牛”这个叫法。
至于黄牛是不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暂且不论。但上海男人的着装史却很可以在他们身上体现,九十年代初期,黄牛们的夏装是统一的短袖梦特娇(九江路的行货,一件价值相当于普通市民两三个月工资)重磅真丝太子裤(后来恢复了传统或者略宽松的的西裤)光版老人头皮鞋(也有一部分迪爱多纳红旗版运动鞋的)。春秋天则加一件依利衫(一种进口牌子的夹克衫),冬天是毛领头皮夹克。
不清楚是否黄牛领导了潮流,但这套衣服一度成为上海男人的经典装扮,现在三十五岁以上的上海男人一定还会在衣橱鞋柜里找到一点回忆。
可以和黄牛情结媲美的是上海女人的踏脚裤情结,在八、九年前满大街的女人都穿着这种绷着臀部的内裤,不夸张,真的是满大街。
前黄牛时代,黄牛们的队伍不算庞大,而且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大好年代,所以他们大多数“摇账魔姥姥”(赚头很多),完全可以应付那套价格不菲的行头。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无论是经济收入上的严重缩水还是对传统审美观的彻底颠覆使得他们完全摒弃了制服式的装束。转而开始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正值下岗潮的后黄牛时代,一批以前的业余黄牛非主流黄牛成功的抢占了部分市场并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穿着方式。此后,实用主义开始盛行。
于是,睡衣出现了。
睡衣的出现是必然的,和踏脚裤一样,睡衣有舒适、易洗、便宜、方便的优点,也有同样有内衣外穿的有欠雅观的缺点。但穿睡衣外出的上海男人不但远远少于当年穿踏脚裤的上海女人,而且只是分散在少数市民里。睡衣外穿的时间同样是短暂的,在媒体的批评下,这些上海男人很自觉的接受了新的观念,小闲回想的上一个上上一个夏天里,都很少有穿睡衣逛街的。
而且,服装的黄牛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
小闲去过北京、沈阳。夏天,可以看到光着膀子在大街上的男人,但是回去后,一定不会说:那里的男人都打赤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