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不错...<心念与命运> [复制链接]

11#
先父积德,荫子高中
  
  张謇的祖籍在安徽,小时候,生活贫困,经过几番努力之後,竟然在清光绪年间考取了状元。
  本来阅卷官翁同推荐最好的三本试卷时,将他的卷子放在第三,也就是最下的一本。第一本是学问较好的沈卫。
  西太后审核他们的试卷时,看了第一名沈卫的卷子,觉得他的字体纤秀,好像曾经在那里见过,於是便把沈卫的卷子搁在一边考虑。当太后再审核其他两本,看到第三名张謇的卷子,觉得字体刚劲,看完就顺手放在第二本上面,而成了第一本。
  当时有一位贝勒爷来晋见太后,谈起点元的事。西太后立即说沈卫那纤秀的字体,好像在那儿见过。贝勒答道:「前几天,我请您过目的那几首诗,便是进士们在八大胡同妓院中所写的。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字体!」
  说完,贝勒马上找出那几首诗,与沈卫的卷子对照,发现字体一模一样,显然是出於同一人的手笔。
  西太后说:「这种风流学士,纵使中了状元,恐怕也无法成为国家的栋梁!」於是,便不录取。
  西太后拿著原来第三名的卷子,说:「张謇的字体刚劲,个性耿直,恐怕难以驾御!」
  正当太后犹疑不决时,贝勒进言:「现在国势凌夷,正需要刚毅正直的人出来服务社会,还请老佛爷考虑!」
  他们谈到这里,便因为其他事情而中断。
  第二天,西太后再决定时,三本卷子只剩两本,沈卫那一本散失了,遍寻不著。她就点了张謇的卷子,由第三名变成第一名。
  张謇高中状元後,到翁府谢师,翁同向他说:「老实说,您的文章写得没有沈卫好,而且我是放在最後,太后会点中你,我想你大概做过积德的事吧!」
  张謇答:「学生年轻,经历过的事很少,没有做什麽善事!」
  翁同笑著说:「那麽,一定是你的祖上积德了!」接著,把贝勒所说他得状元的经过告诉了张謇。
  张謇回家後,与太夫人聊天时,询问先人是否做过积德的事。
  太夫人慈祥地说:「我记得你的父亲做过一件事,从前家境贫穷,他只是担糖兑换人家破烂杂物维持生活。有一天晚上回来,我在一卷碎棉絮中发现一百六十元大洋,问他知不知道。他说当时生意很忙,没有打开看。我劝他送还原主。这时候已经很晚了,他记不得是什麽人的东西,只记得在那一村兑换到这卷棉絮。於是,当夜他便带了这些大洋,去寻找原主。到了该村,看见有一户人家还点著灯,他想探问换糖的人,从门缝望去,吓得魂不附体。原来屋内有三个人连环吊在梁上。他推门而入,把他们解救下来,见他们还没有死,便向他们说:『如果你们失掉洋钱,我现在就送还你们!』
  老翁奄奄一息地说:『这笔钱是送给你的,你拿去吧!』
  他听了这一句话,心里觉得很奇怪:天下那有在全家自杀前,凭白把钱送人的道理。
  他问:『老伯!您们为什麽要寻这短见呢?』
  老翁答道:『我们两个老夫妻只有这个媳妇,因为欠了本地某人三百元大洋,借了很久没还,限在三天内偿还,如果没还,我们的性命难保。媳妇同意卖给人家作妾,身价只有一百六十元大洋,钱已交来了,可是不能偿清债务,媳妇又不愿出门,一家人没有办法,只好全体自尽,因为你是老实人,行为很善良,所以我们才决定把这笔钱送给你,好让你改做别的生意。这笔钱对我们已经没有用处了,对你却有帮助,你还是快点带走,让我们死好了!』
  他觉得老翁自杀以前还能济助穷人,十分难得,便自告奋勇地说:『既然您的媳妇不愿出门,先把这一百六十元送还男家,解除婚约,我在三天内,另为您们筹足三百元还债好了!』
  说完,他放下那一百六十元,立即回家中筹钱。他将自己仅有的三间茅屋卖出,只得到二百四十元。连祠堂供祀神位的主权也卖给族人,又得了六十元。这才凑足了三百元大洋,送到那户人家,偿清这笔阎王债,挽救了三条人命。
  事後,我们夫妻无处安身,只好住在供行人避雨休息的凉亭里,我在那儿有了身孕,後来才生下你。现在你阴错阳差考中了状元,恐怕就是因为这件事吧!」(《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第六十页至六十一页)

            存心不良,痛失功名
  
  从前福建有一位姓李的书生,非常善於读书、记诵和写文章。
  他赴京赶考时,经过衢州的旅馆。旅馆的主人梦到土地公告诉他:「明天有一位姓李的秀才来你的旅馆住宿,你要好好对待他,因为他有考取科甲的命!」
  翌日早晨,姓李的书生来了,旅馆的主人很殷勤地款待他。
  姓李的书生问说:「你为什麽这样对待我呢?」
  旅馆的主人把神明的话转告他,他心中大喜。当天夜里,他一直想:「我快要考取功名了!如果我做了大官,我那贫穷时结交的妻子便不堪配做我的夫人,我一定要把原配妻子换掉!」
  姓李的书生走了以後,旅馆的主人又梦到土地公告诉他:「这位书生存心不良,尚未考取功名,便想舍弃妻子,这一次考试,他考不上了!」
  姓李的书生没有考取进士,再度回到衢州那间旅馆。旅馆的主人把神的话告诉书生,书生大吃一惊,羞愧含恨地离去。(译自《德育古监》第一五三页)

            吃亏让人,福星高照
  
  华亭有一位读书人,名叫李登瀛。他家境贫穷,只有两亩田地。
  承租的佃户,因为疾病而使田地荒芜,卖掉儿子来偿还田租。
  李登瀛知道以後,怜悯地说:「你因为生病的缘故,不能耕田,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家境虽然贫穷,自己还能够生活下去,怎麽可以使你们父子因此离散呢?请你赶快拿银子去赎回你的儿子吧!」
  佃农耽心有钱人不肯让他赎回儿子,李登瀛说:「我是一个穷书生,尚且能够不要你的田租,他们大富人家,也会知道积德,我应当替你讲话!」
  於是,他就跟佃农一齐去赎回孩子,使佃农家人能够团聚。
  佃农为了感恩,每天日夜祈祷和祝福他。
  康熙二十三年(西元一六八四年),他登上贤书,翌年又联捷。
  如果凡事斤斤计较的人,虽然占得一时便宜,岂知冥冥之中,又有一位拿大算盘的神,来削减他的福禄呢?(《阴骘文广义节录》上卷第五十一页)

            悲心还遗,状元及第
  
  罗伦是永丰人,明宪宗成化二年(西元一四六六年)赴礼部考进士。书僮在途中,捡到一支金钏。
  走了五天以後,罗伦耽心路费不够。书僮说:「数天前,我在山东某一个墙檐下,捡到了一支金钏,拿去抵押或典当,不就有路费了吗?」
  罗伦听了,心里很愤慨,想要亲自将金钏送还失主。书僮屈指盘算日子说:「这样往返,恐怕来不及应试了!」
  罗伦回答:「这只金钏一定是女婢或仆人遗失的,万一主人质问和拷打致死,是谁的罪过呢?我宁愿不去考试,也不要让人死於非命!」
  罗伦回到山东,果然发现:有一位女婢泼洗脸水,因为不知道金钏在水里,误扔到地上。女主人怀疑婢女把金钏藏匿起来,鞭打婢女,直到流血,婢女还几次想自寻死路。男主人又怀疑妻子私下拿给别人,狠狠地责骂妻子。女主人很气愤,想要上吊自杀。
  罗伦把金钏还给原主,挽救了两条人命。当时大家都希望他能考中状元。罗伦也急忙赴京赶考,到了京城已经三月四日了。他仓促作答,竟然录取了。朝廷会试後,他果然状元及第。
  (评)这一则归还失物的故事,表面看起来,好像没什麽特别。但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罗伦的存心,就不难发现,他舍弃自己的功名,担忧别人的性命,怎麽会看重那小小的金钏呢?况且,别人归还失物,往往认为这是天命,多半出自不敢违背天理的心。罗伦这次归还失物,念念发自至诚,真正出於不忍见人受苦的悲悯心。「不敢」和「不忍」之间,「安然」与「勉强」的差别,也正是仁与义的分野啊!(译自《德育古监》第一百十一页及《感应类钞》第一百零八页)

            以经为枕,痛失功名
  
  颍上的高天佑,跟两位书生到江宁去应试。
  他们听说鸡鸣山的守源禅师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便一齐去拜访请教。
  守源禅师说:「你们两位书生会考中,只有高先生考不取,因为他误用楞严经当枕头!」
  高天佑大吃一惊,仔细想了好一阵子,才知道箧中有一部楞严经,他睡觉时,从来没有把经典请出来,一直就用书箧做枕头!
  等到放榜後,那位禅师的话完全应验了。(《感应篇注疏》
TOP
12#
爱吃牛肉,恐损功名
  
  明神宗万历十一年(西元一五八三年)举行会考时,葛楚辅与顾待问的号码相连,邻旁而坐。
  到了早晨,顾待问来告诉姓葛的书生说:「我看见春季的榜单了!」
  葛楚辅惊讶地询问。
  顾待问回答:「昨天夜里,我梦到自己进入仙府,看见榜单没有顾待问的名字,因为被用黑墨涂掉了,我询问原因,有一位官人告诉我:『因为你太爱吃牛肉了,所以姑且稍微给你惩罚一下!』正当我在惶恐失措时,听到旁边有人告诉我:『何不祷求忏悔呢?』我立即悔改过错,发誓从今天起不敢再吃牛肉。那位官人说:『你从今以後真的不吃牛肉吗?』我回答:『是!』於是,那位官人又拿起笔把我的名字再度写上。我因而向他借榜单,仔细观阅,等我醒来,我已忘记了榜上的姓名,只有记得你的名字,因为你的名字正好在我的下面!」
  等到放榜,果然一一应验了。他们两人从此以後,也永远戒吃牛肉。(《感应篇注训证》第四卷)

            冤鬼报仇,善鬼报恩
  
  从前在科举时代,每逢考试时,便在考场外面,高挂两枝长幡,一枝红色,一枝黑色,这叫做「恩仇幡」。
  据说,入场应试的读书人,无论平生做善或行恶,都有鬼魂尾随而来。到了考场外,鬼魂便先聚集在两枝幡下,主考官在进场时,祭告天地,照例也要祭告这两枝幡。所以,许多读书人到了考场,都提心吊胆,因为这是冤鬼报仇或报恩的大好时机。
  清仁宗嘉庆年间,广东高州府茂名县有一位书生,姓吕,名维端。已考中举人。等到三年一届的会试日期来临,他便起程赴京赶考。
  路过江西南昌时,他在西门外一间客栈投宿。到了夜晚,忽然听到隔壁传来一阵哭泣声,呜呜咽咽,一直哭到天亮。维端被哭声吵得整晚难以入眠。
  天刚亮,他走到隔壁去询问情由。那位哭泣的女子回答:「昨天,我跟家父来这间客栈投宿,没想到家父突然逝世,我无法埋葬父亲,所以哭得很伤心。」
  维端听了,悲悯的心油然而生,毅然将身边所带的盘缠(旅费),大约数十两银子,赠送那位女子。
  事後,他回到房中一想,暗地叫苦。「乐捐行善固然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只剩没几两银子,怎麽去得了京城呢?我看自己只好另想办法了!」
  用过早餐後,他出门闲游,经历数日,仍然找不到对策。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见一位僧人,僧人凝视著维端,说:「我看你的形貌,神色明润,一定做了一件大善事。你的国印(黄色隐於肉里,外在紫气覆罩)辉煌而且呈现紫色的纹彩,这气色如果不散,不定可以连科高中。恭喜你这次赴试金榜题名!」
  维端告诉僧人:「我现在身上没钱赴京!」
  僧人屈指一算,说:「你的路费已经有著落,而且快要到手了!」
  维端不相信,以为僧人故意骗他,所以就不高兴地离去。
  走了不久,突然遇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同窗旧友李觉生。李觉生邀他回家叙旧,维端欣然答应。倾谈之下,才知道李觉生已经混到候补知县,分发到江西,现在府署当承审委员,差事相当好。
  觉生留维端在家吃饭,请妻子出来与维端相见面。没想到觉生的妻子就是维端的表妹。她性格淫荡,从小住在吕家,跟维端青梅竹马,彼此早已有了感情。後来她父亲嫌维端家境贫穷,竟然把她嫁给觉生。结婚後,她便跟随丈夫到江西,今天无意中与维端重逢,非常愉悦。
  当天夜晚,饮了数杯酒後,维端向觉生求借路费,觉生一口答应,维端才如释重负,开怀畅饮。觉生认为考试的日期还很远,所以留维端多住几天。维端不便推辞,散席後,便回客栈将行李搬来,在觉生家中住下。
  谁知觉生的妻子对表兄维端余情未断,在夜深人静时,来到维端所住的书房,尽情挑逗。维端严词拒绝表妹,并且扳起脸孔,责斥她几句。表妹满腔热爱,被维端当场泼了一盆冷水。她羞愤交加,越想越不甘心,竟然回房中自缢身亡。
  翌日清晨,觉生从外面归来,看见妻子上吊自杀,非常惊讶。维端将昨天夜晚的事情,一五一十全盘托出。觉生恍然大悟,便将赴京城的车费借给维端。
  维端抵达京城,进入考场,聚精会神地写,写完文章,又誊了一遍,自己仔细阅读,也感到相当满意。
  这时候,忽然吹来一阵怪风将布帘吹起,走进一个披头散发而且吐著长舌的女鬼。维端大吃一惊,仔细一看,这位女鬼不是别人,原来是上吊死去的表妹。
  女鬼指著维端,责骂他:「你真寡情薄幸,不该害我自杀,今天我非报仇不可!」
  维端内心十分著急。正在千钧一发时,忽然看见一老先生走来,把女鬼赶走。只见老先生笑著说:「老朋友!我即是你在南昌捐钱给我女儿,帮我埋葬的人!」说完,就不见踪迹了。
  维端如梦初醒,忆起僧人看相的事情,感叹地说:「相由心生,好在见色不淫,否则便没命了!」
  那一年春天应试,他考中了状元。(《命运在您的心上》第十二页)

            德行心术,影响功名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西元一五○一年),山西和顺县有一位农夫,缴完粮税以後,去布政司领取通过关卡的文件。
  当天夜晚,他梦到:县城隍到省城南门,撤走随从,只留下一位穿青衣的人驾驶马车,并且告诉农夫说:「你暂且跟我去参加会议!」
  於是,农夫便跟随他,来到一个省府县城隍都在的地方。太原府、平阳府、大同府这三府的府城隍坐在上面,泽州、潞州、汾州、泌州、辽州这五州的州城隍坐在前面的席位。其余州县的县城隍,也都依照次序坐好。
  茶喝完了一会儿,有一位官吏送来一些文书,放在桌案上面,并且说:「这是山西新考中举人的榜单!」
  另一位官员开始唱名:「第一名是李翰臣,他是大同府的学生!」
  大同府的县城隍起立回答:「他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经常给别人方便!」
  那位官员念到:「第六名陈桂……」
  和顺县的县城隍回答说:「他遵守父亲遗命,侍奉继母颇为孝顺。」
  念到第三十四名,县城隍答道:「他曾经放高利贷,逼死两条人命!」
  坐在中央的大官便在他的姓名上打一个「×」。
  念到第四十一名,县城隍回答:「他不孝,而且赶走自己的胞弟去做别人的佣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叉。
  念到第五十九名,县城隍又回答:「他捏造文书,喜欢唆使别人争讼,影响了好几个家庭,害死了多少人…。」
  坐在中央的大官又打了一个大叉。
  唱完名後,坐在中央的大官命令众人各列举出所知道的事实。
  大众推举了二十五人,坐在中央的大官选择了九人,命令缮写的人书写名册,并且告诉验证的使者说:「一个月内进场,快去!不可耽误事情。」
  农夫醒来以後,把梦境记录下来。
  翌日领了通关的文件回家,在半路上遇到陈桂。农夫说:「你今年会考取第六名!」并且将经过告诉他。
  等到放榜後,果然如此。
  (评)姚若侯说:天榜已定後,县城隍尚能纠举恶行而除去他们的名字,众官各列举所知的事实来补足录取的人数。阳间所考取的是文章,而阴间所录取的却是德行。
  在周朝和汉朝的时候,一直采用乡里选举和推荐贤才的方法,直到隋唐以後,才开始改用文章录取士人。而周朝、汉朝那种采用乡里选举、推荐贤才的方法,阳间虽然已经不用,阴间却仍然继续在沿用。因为幽明(阴阳)两种教化,彼此相成,辅佐其不足,宛如车子的两个轮子和鸟的一双翅膀,怎麽可以偏废呢?
  况且,和顺的城隍,在阴间难道缺少衙役吗?为什麽一定要假借阳世的一位农夫,跟他进入会议厅呢?
  这也是城隍爷的一片婆心,指引读书人一条考取功名的正路,所以特别委托那一位农夫从嘴里说出,他即是一位现身说法的活城隍。这位城隍爷是何等苦心,何等真切,只是世人多半不信,那又有什麽办法呢?(《德育古监》第一三七页)

            第五章 心念与官禄

            舍官救人,後登相位
  
  周必大是卢陵人,监管临安府的和剂局。局里失火,五十余人被捕,即将处死。
  周必大问法官:「如果这场火灾起源於本官的疏忽,该当何罪?」
  法官回答:「您将被免职而成为普通百姓。」
  周必大於是就为自己认罪,让那五十余人免於死刑。
  周必大坐失官职回家,半路上顺便去拜访他的亲家。门外下著大雪,童子在打扫庭院。前一天夜晚,亲家梦到扫雪迎接宰相。见到周必大後,就感叹地说:「没想到今天扫雪是迎接辞退官职的您!」
  周必大回家後,刻苦读书,准备应考词科。後来,他到京师,寄居在班直家。有一天,主人从外面携带小册子回来,周必大借阅,发现是卤簿图(卤薄是古代帝王、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出外时,在前後的导护队),他细心把它记录下来。入试时,正好出这道题目,他考中词科,辗转做到宰相,皇上封他「益国公」。
  他当宰相以前,曾经梦到阴间,看见判官在考一捻胎鬼。判官指著周必大说:「这人有阴德,应当做宰相,但是容貌丑陋,怎麽办?」
  鬼回答:「请让我为他作宰相须!」
  判官点头答应。鬼就起来摸周必大的颏。
  等到周必大醒来以後,发现自己果然长出胡须,还隐约有一点痛,数日以後,才平复。
  後来,周必大辞退宰相的官职回家,有一位算命先生来拜访,不期而在门前相遇。算命先生问:「周大人在那里?」
  周必大上前作揖说:「你的面前就是待罪的宰相!」
  算命先生说:「骗我吗?」
  入坐以後,算命先生又请求见宰相,周必大仍像刚才那样回答。算命先生起来,以手握持周必大的胡须,顺手抚摩,并且说:「您只有这一座帝王须,就配为真宰相!」
  周必大非常惊讶,赠送算命先生很厚的礼物。(《感应篇注训证》三十页)

            苟可矜全,不惜心力
  
  杨旬是夔州的官吏。他的儿子杨椿二十四岁,便高中状元,太守叫杨旬早日辞职,安享清福。
  杨旬答道:「我做了四十几年的公务人员,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可以享福。我只留下三个袋子,希望打开看看!」结果发现:第一个袋子有三十九文大钱,第二个袋子有四千余文中钱,第三个袋子有一万个小钱。
  太守问杨旬:「这是什麽缘故呢?」
  杨旬说:「每当我看见有入轻为重的囚犯,我就努力请求上司将他们的死罪,改为流放罪,成功後,我就投入一个大钱。从流放罪改为鞭杖罪时,我就投入一个中钱。从鞭杖罪改为释放时,我就投入一个小钱。现在我的儿子考中状元,都是这些袋子所积福德造成的,我怎麽敢随便放弃为民服务的机会,而自我放逸呢?」(《感应篇注》、《因果报应之理论与事实》二九六页)

            全人名节,天赐官禄
  
  孙勉之先生久病不愈,请精通医术的何澄到他家去看病,他的妻子俞氏将何澄引到密室,轻声细语地对何澄说:「我丈夫卧病良久,我的家产全都快典当和拍卖光了,希望能够献出我的身体,来酬偿医药费!」
  何澄严肃地回答:「娘子!你为什麽讲这种话呢?你尽管放心,不必担忧,我一定会尽力拯救和治疗你先生。如果我因此占你的便宜,不但使我永远变成小人,娘子也损失名节,纵使没被人指责,也难逃天谴!」
  俞氏听了何澄的话,惭愧而退。
  後来,何澄梦见一位神人带他到一座殿堂,告诉他:「你行医有功,而且没在病患艰难危急的时候,乱人妇女,上帝特别赐你一个官职和五万贯钱!」
  不久,皇太子生了一场病,皇上请何澄去为太子治病,何澄开一帖药,就把太子的病医好了。皇上赐给何澄的官职和钱财,跟梦中的预言完全相符。(《感应篇汇编》第一卷及《感应篇注训证》第三十三页)
TOP
13#
楼主崇尚轮回,因果报应,正所谓圣人畏因,凡人畏果啊!
TOP
14#
TOP
15#
好多!
记得中学的历史老师说关于佛学的相关理论:人生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人有欲望,欲求而不得则苦,所以佛家思想教人不能有七情六欲,摆脱欲望的烦恼。
普通人有时候借佛家的一些思想来安慰自己,摆脱烦恼
以前我自己一直也是认为万事多开导自己,事事皆两面多看其光明一面,自然心情能宽阔豁达
但是近2年的时间发生的事情,感觉好难解决驱除心中苦闷,有相当多的时间让我看看我自有记忆的时起走过的路。
苦乐感受随心而异,心亦随环境而异。记得有句话说“苦也一天了也一天,何不好好乐一天”,而今觉得,苦乐自是孪生的感情,有苦就有乐,不可能消灭痛苦。痛来了就得承受,然后自己安慰自己“替人设想吃亏是福”
分不清这是自欺欺人还是自我安慰。痛苦总是有,珍惜每一次快乐的感觉
如果我不能在天堂享受幸福,那就让我先下地狱饱尝痛苦。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
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则人伤,
唯以心相交,淡泊明志,朋友不失矣
TOP
16#
有欲望人生才活的有滋有味,人间的烦恼的是欲望过火,欲望无限,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这样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也就是所谓的欲求不满的情况才让欲望成了烦恼的因。。。。
清心寡欲。。。。。啊啊啊啊啊啊啊芈芈茶陀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