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转帖:中国钱多人傻?奢侈品比美国贵50% [复制链接]

1#

转帖:中国钱多人傻?奢侈品比美国贵50%以上

北京又开了一家豪华高端商场,卖的全是国外奢侈品牌,号称所有品牌上货均和全球同步。一时间,逛该商场成了一种时尚,拎一个该商场的手袋也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中国的商场里买的国际奢侈品牌普遍比美国贵50%以上。同样一个名牌的水晶花瓶,在北京买1400元人民币,而在芝加哥只卖90美元,同样一条名牌领带,在北京买1300块钱,而在纽约,已经被打折出售——50美元,等等等等。汽车就更是这样,进口豪华轿车在中国的价格也常常是贵至少 50%以上。  
价格如此昂贵(这其中当然有关税的因素),但买的中国人却趋之若鹜。很多法国服装奢侈品牌在法国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远远少于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专卖店的数量。这些奢侈品牌在欧洲是一家接一家的关门,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却是一家接一家的开。这些奢侈品牌大都是为欧美人的皮肤/身材/比例/传统和习惯设计的,亚洲人买回来不仅需要改这儿该那儿,而且穿上未必就一定好看。 www.6park.
也许是我们以前没有富裕过,需要经过这个阶段。也许是我们还不够自信,还需要堆砌些品牌来证明自己。也许是有些人的财富实在是来得太容易。  
奢侈品的需求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它们,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其他种种关乎生活方式的营销手段,让我们认为我们没有钱就应该向往它们,而有了钱就一定要拥有它们。那些时尚杂志里的广告,那些街头的灯箱和背板,其实也是一种洗脑,而我们这些New Money或是Nouveau Riche们,对它们的免疫力最差,说接招,就接招。  
短短的几年里,从手表到汽车,眼看着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最大或是第二大市场。  
我于是想起那据说是某位按摩女给老家的妹妹汇款时的留言——钱多,人傻,速来…  
文/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相关阅读:  
为什么中国的奢侈品在美国这么便宜?  
很久以前,我曾经读到过安妮宝贝的一段文字。她买了一盒哈根达斯,用干冰包裹起来,坐在出租车里,小心翼翼的捧着,然后不停的流泪,悲伤的想: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剩我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  
彼时,我是一个靠家里供钱读书的穷学生,出租车都很少打,更不要说去买哈根达斯那样 “ 昂贵而美丽 “ 的食物。但我的头盖骨下充满了对于小资生活的仰慕与渴望。于是我觉得这篇东西写的凄美伤感摧人五内,字里行间都有饱含了那个阶层的华丽与绝望。她那如同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或人血馒头的姿态深深地印在了我无邪的心灵上。  
若许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战乱流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当然,我还是买了两盒促销装的哈根达斯来满足我当年心底隐秘的愿望。平心而论,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某些东西变得太容易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趣味。  
我在这种若有所失的感伤情绪中展开了在美国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连串的新的打击。比如,有朋友托我买 CK的内衣。然后我发现CK在这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为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有朋友托我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畅销的象大宝,便宜的也象大宝。  
你看,我们用来作为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都很廉价。  
我脆弱的心灵在倍受打击之后终于痛定思痛。于是,我开始在键盘上敲这篇文章。而这篇文章,其实,无关与自我反省或小资批判。我想说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即,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何这样低?[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根据今年劳动节时(当然是美国的劳动节, 9月4号)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劳动者(注意不是全体国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没有我想象的高,我本来以为会有10万)。除去极少数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小时的工资一般在 15块(注意,咱探讨的是最一般的情况。 MBA或者PHD当然不会是一个小时15块)。那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 15*8*7*4=3360块。美国的税打得相当厉害,个人所得税加上社会保险,一般要打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块。当然,如果你给教堂或慈善组织捐钱,是可以  
得到退税的。那么,把这些技术性问题考虑进来,他最后的收入大约可以在3000块。在北京,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在机关,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块,也许还要少,而且,是人民币。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来看食物。美国的食品卖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购物清单,是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我询问过很多朋友,单身或者夫妇二人的家庭,一个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馆子,大约也就 200多块。这只占个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乐福出来,恐怕就得200多块。  
其次看衣服。这一点更让人气愤。同样的牌子,居然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贵,究竟孰富孰贫还真令人困惑。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而且彼酋之商场酷爱打折,动辄 40%off,令人惊骇。一个国内来的MM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块还真是不容易。  
至于球鞋、化妆品、下馆子、买机票之类,我就懒得再举例。当然他们的房子还是很贵的。大家的花销,基本都用在养车和供房子上。  
而我们的收入,在我们只有三千块月新的时候,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于是,我们现在就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成本那么低?  
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马恩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血淋淋的描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掳掠之上的。当然,现在我们要用一个比较温情的名字,叫作,全球化。  
什么叫做全球化?从弗里德曼到,每个学科都会给出自己的定义。不过这些宛若天书的术语都咱们小老百姓没有多大意义。咱们看到的,只是美帝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钱过了更好的生活。而这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还以衣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国生产的。当然也别以为这些都是“MADE IN CHINA”。服装领域,中国的竞争对手多着呢。 CK是香港造的。DKNY很多来自菲律宾。内衣,如JOCKEY,是拉美的撮尔小国如洪都拉斯之类生产。中国制造的,当然也相当多,而且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更便宜。一些小有名气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还会发现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但一些乱七八糟的价格较低的大众成衣,基本都是我方出品了。谁叫我们人多呢?谁叫我们的人工费比这些国家更经济呢?这大约也是美国政府死咬着纺织品贸易协定跟我们过不去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人就不造衣服。当我克制不住自己残留的爱慕虚荣的小资遗毒在纽约第五大道东跑西逛上窜下跳的时候,还真发现了标有“ MADE IN USA”标签的衣服。BUBBERY。一件衬衣200多刀,大约是同档次品牌但产自发展中国家的衬衣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衣服当然也是有人买的,但已远非普通美国百姓所能接受。甚至于,当我询问一位明显属于高薪阶层的公司CEO是否对这样的衣服有偏好时,他吃惊的说,“ CHEN,DO YOU THINK I’M CRAZY?  
美国物价 VS 中国物价  
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我都住过,我都呆过,我都挣过钱,我都花过钱。咱不拿比率说事,就说在中国月入八千,在美国也月入八千,拿物价做一个比较。  
>>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 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  
>>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 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 元上下。  
>> 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 元上下。  
>>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 在美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4 元。  
>> 在中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20 元。  
>>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 块差不多了。  
>>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 块还不够。  
>> 在美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顶死了1500。  
>> 在中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怎么也要 30000。  
>> 在美国买斤瘦猪肉,三元。  
>> 在中国买斤瘦猪肉,十元。  
>> 在美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 在中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 在美国买一课哈根达斯,三块!  
>> 在中国买一课哈根达斯,六十!  
>> 在美国 Holiday Inn, 七、八十块。  
>> 在中国 Holiday Inn, 七、八百块。  
>> 在美国加满一箱汽油,三十块足够。  
>> 在中国加满一箱汽油,三百块也足够。  
>>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 万。  
>>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250 万。  
>> 在美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0 元。  
>> 在中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40 元。  
>> 在美国用手机,一个月5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 在中国用手机,一个月500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块!  
>>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50!  
>> 在美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元。  
>> 在中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0元。
分享 转发
TOP
2#
北京又开了一家豪华高端商场,卖的全是国外奢侈品牌,号称所有品牌上货均和全球同步。一时间,逛该商场成了一种时尚,拎一个该商场的手袋也是一件挺有面子的事。  
自己做过一个比较:中国的商场里买的国际奢侈品牌普遍比美国贵50%以上。同样一个名牌的水晶花瓶,在北京买1400元人民币,而在芝加哥只卖90美元,同样一条名牌领带,在北京买1300块钱,而在纽约,已经被打折出售——50美元,等等等等。汽车就更是这样,进口豪华轿车在中国的价格也常常是贵至少 50%以上。  
价格如此昂贵(这其中当然有关税的因素),但买的中国人却趋之若鹜。很多法国服装奢侈品牌在法国全国的专卖店数量远远少于在中国或其他亚洲国家专卖店的数量。这些奢侈品牌在欧洲是一家接一家的关门,但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却是一家接一家的开。这些奢侈品牌大都是为欧美人的皮肤/身材/比例/传统和习惯设计的,亚洲人买回来不仅需要改这儿该那儿,而且穿上未必就一定好看。 www.6park.
也许是我们以前没有富裕过,需要经过这个阶段。也许是我们还不够自信,还需要堆砌些品牌来证明自己。也许是有些人的财富实在是来得太容易。  
奢侈品的需求是创造出来的。我们其实并不需要它们,但是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其他种种关乎生活方式的营销手段,让我们认为我们没有钱就应该向往它们,而有了钱就一定要拥有它们。那些时尚杂志里的广告,那些街头的灯箱和背板,其实也是一种洗脑,而我们这些New Money或是Nouveau Riche们,对它们的免疫力最差,说接招,就接招。  
短短的几年里,从手表到汽车,眼看着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各大奢侈品牌的最大或是第二大市场。  
我于是想起那据说是某位按摩女给老家的妹妹汇款时的留言——钱多,人傻,速来…  
文/央视英语主播芮成钢  
相关阅读:  
为什么中国的奢侈品在美国这么便宜?  
很久以前,我曾经读到过安妮宝贝的一段文字。她买了一盒哈根达斯,用干冰包裹起来,坐在出租车里,小心翼翼的捧着,然后不停的流泪,悲伤的想: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那个爱我的人到哪儿去了?剩我独自享用这美丽而昂贵的食物。  
彼时,我是一个靠家里供钱读书的穷学生,出租车都很少打,更不要说去买哈根达斯那样 “ 昂贵而美丽 “ 的食物。但我的头盖骨下充满了对于小资生活的仰慕与渴望。于是我觉得这篇东西写的凄美伤感摧人五内,字里行间都有饱含了那个阶层的华丽与绝望。她那如同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或人血馒头的姿态深深地印在了我无邪的心灵上。  
若许年后,我辗转到了美国,站在食品店的冷藏柜前发呆。原来哈根达斯在这里卖得如此便宜,三块多一大桶,买俩桶的话还有优惠。即使换算成人民币,它也称不上昂贵。既然不昂贵,姿色也就大减。它与一堆杂七杂八的我没有听说过的牌子的冰淇淋推推搡搡的挤在橱窗后面,在我的眼中如同遭遇战乱流过风尘的宫女。而陪我购物的美国友人的一句话粉碎了我这最后的幻想:“ 哈根达斯?那是什么东西?我从不吃这个牌子。”  
当然,我还是买了两盒促销装的哈根达斯来满足我当年心底隐秘的愿望。平心而论,味道还是不错的。只是,当某些东西变得太容易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趣味。  
我在这种若有所失的感伤情绪中展开了在美国的生活,逐步接受了一连串的新的打击。比如,有朋友托我买 CK的内衣。然后我发现CK在这里大约只相当于班尼路在国内的地位。不,准确地说,GAP才是班尼路,CK的品稍为高那么一点。但也就那么一点。再比如,有朋友托我买倩碧的黄油。倩碧一直以黄油的畅销而引以为豪。果然,畅销的象大宝,便宜的也象大宝。  
你看,我们用来作为生活品质的标志的东西,其实都很廉价。  
我脆弱的心灵在倍受打击之后终于痛定思痛。于是,我开始在键盘上敲这篇文章。而这篇文章,其实,无关与自我反省或小资批判。我想说的,是一个经济问题,即,美国人的生活成本,为何这样低?[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成本究竟有多低。根据今年劳动节时(当然是美国的劳动节, 9月4号)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美国劳动者(注意不是全体国民)的人均年收入是4万美元(没有我想象的高,我本来以为会有10万)。除去极少数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一个小时的工资一般在 15块(注意,咱探讨的是最一般的情况。 MBA或者PHD当然不会是一个小时15块)。那么,他一个月的工资就是 15*8*7*4=3360块。美国的税打得相当厉害,个人所得税加上社会保险,一般要打掉40%,所以拿到手的只有3360*60%=2016块。当然,如果你给教堂或慈善组织捐钱,是可以  
得到退税的。那么,把这些技术性问题考虑进来,他最后的收入大约可以在3000块。在北京,一个刚工作的年轻人,无论在公司还是在机关,月薪大概也就是 3000块,也许还要少,而且,是人民币。  
那么,同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同的国家,可以维持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来看食物。美国的食品卖得很便宜。我昨天的购物清单,是芒果、苹果、香蕉、生菜、小萝卜、酸奶、麦片、番茄酱、大米,一共是21块美金(肉也很便宜,只是上次买得还没吃光,所以这次的购物单里没有)。假如是 21块人民币,你在北京的超市里可以买到什么?也许只有两个芒果。  
我询问过很多朋友,单身或者夫妇二人的家庭,一个月的食物支出,包括下馆子,大约也就 200多块。这只占个人月收入的6%左右。而在北京,你去一趟家乐福出来,恐怕就得200多块。  
其次看衣服。这一点更让人气愤。同样的牌子,居然在发达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贵,究竟孰富孰贫还真令人困惑。就以CK为例,一件白衬衣,大约 40块就买得到,即使折成人民币,也比国内便宜许多,再同他们的收入相比,真是便宜得没话说。而且彼酋之商场酷爱打折,动辄 40%off,令人惊骇。一个国内来的MM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在国内时逛一次街买一次衣服就要1000多块;在美国,除非你买LV或ARMANI这样一线的牌子,否则,若只是CK、 DKNY之流,想一次花掉一千多块还真是不容易。  
至于球鞋、化妆品、下馆子、买机票之类,我就懒得再举例。当然他们的房子还是很贵的。大家的花销,基本都用在养车和供房子上。  
而我们的收入,在我们只有三千块月新的时候,都花在什么地方了?  
于是,我们现在就要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的生活成本那么低?
TOP
3#
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马恩对于资本原始积累的血淋淋的描述: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掳掠之上的。当然,现在我们要用一个比较温情的名字,叫作,全球化。  
什么叫做全球化?从弗里德曼到,每个学科都会给出自己的定义。不过这些宛若天书的术语都咱们小老百姓没有多大意义。咱们看到的,只是美帝的人民花了更少的钱过了更好的生活。而这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亚非拉兄弟姐妹的血汗付出之上的。  
还以衣为例。 CK、DKNY之流,全都不是美国生产的。当然也别以为这些都是“MADE IN CHINA”。服装领域,中国的竞争对手多着呢。 CK是香港造的。DKNY很多来自菲律宾。内衣,如JOCKEY,是拉美的撮尔小国如洪都拉斯之类生产。中国制造的,当然也相当多,而且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更便宜。一些小有名气的牌子,除了MADE IN CHINA,你还会发现大批的MADE IN VIANAM或者 MADE IN INDIA或者MADE IN TAILAND;但一些乱七八糟的价格较低的大众成衣,基本都是我方出品了。谁叫我们人多呢?谁叫我们的人工费比这些国家更经济呢?这大约也是美国政府死咬着纺织品贸易协定跟我们过不去的重要原因。  
当然也不是说美国人就不造衣服。当我克制不住自己残留的爱慕虚荣的小资遗毒在纽约第五大道东跑西逛上窜下跳的时候,还真发现了标有“ MADE IN USA”标签的衣服。BUBBERY。一件衬衣200多刀,大约是同档次品牌但产自发展中国家的衬衣的三到四倍。这样的衣服当然也是有人买的,但已远非普通美国百姓所能接受。甚至于,当我询问一位明显属于高薪阶层的公司CEO是否对这样的衣服有偏好时,他吃惊的说,“ CHEN,DO YOU THINK I’M CRAZY?  
美国物价 VS 中国物价  
美国和中国,两个超级大国,我都住过,我都呆过,我都挣过钱,我都花过钱。咱不拿比率说事,就说在中国月入八千,在美国也月入八千,拿物价做一个比较。  
>> 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0000 元,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  
>> 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0000 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  
>> 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 元上下。  
>> 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 元上下。  
>> 在美国租一套三居室,1000 元上下。  
>> 在中国租一套三居室,2000 元上下。  
>> 在美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4 元。  
>> 在中国吃份麦当劳的巨无霸,20 元。  
>> 在美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500 块差不多了。  
>> 在中国置套好点儿的西服,2000 块还不够。  
>> 在美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顶死了1500。  
>> 在中国买台苹果G5计算机,怎么也要 30000。  
>> 在美国买斤瘦猪肉,三元。  
>> 在中国买斤瘦猪肉,十元。  
>> 在美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十元。  
>> 在中国订一个大生日蛋糕:二百元。  
>> 在美国买一课哈根达斯,三块!  
>> 在中国买一课哈根达斯,六十!  
>> 在美国 Holiday Inn, 七、八十块。  
>> 在中国 Holiday Inn, 七、八百块。  
>> 在美国加满一箱汽油,三十块足够。  
>> 在中国加满一箱汽油,三百块也足够。  
>> 在美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50 万。  
>> 在中国买套250平米的房子,差不多要花 250 万。  
>> 在美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0 元。  
>> 在中国办一年的有效签证,1240 元。  
>> 在美国用手机,一个月5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 在中国用手机,一个月5000块基本可以随便打。  
>> 在美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8块!  
>> 在中国看电影;新大片儿: 50!  
>> 在美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元。  
>> 在中国买件羊绒衫,差不多1000元。  
最被中国人误读的33个消费符号  
Backpackers 背包旅行  
背包旅行变成一种时尚,有人把它当成了炫耀的资本,更奇怪的是,在国外背包客都是穷人,参加旅行团的是有钱人;在中国则正好相反。  
Bohemia 波希米亚风  
人们常常把“一切看上去疯疯癫癫的打扮”称为波希米亚风。在中国,波希米亚这个概念被无限放大,就连房地产商都在叫卖“波希米亚建筑风格”,令人汗颜。  
Bordeaux 法国葡萄酒(波尔多)  
在国外,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葡萄酒的刺激,而大多数的人只能喝啤酒。在国外,有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赞美葡萄洒的雍容华贵。  
Broadway 百老汇  
因而情节极其简单,场面极其华丽,表演非常夸张,假唱无所不在,在纽约或伦敦取得成功后,便开始全球走穴,大赚其钱,这一点又和《同一首歌》何其相像。  
Che Guevara 切•格瓦拉  
以贩卖纪念品为生的切•格瓦拉和那个理想主义的战斗者切•格瓦拉未必是同一个人,前者是流行旗帜,后者是精神导师。  
Chivas 芝华士  
在国外,威士忌被认为是一种老头子酒,很难想象,会有大学生的毕业派对选择威士忌。  
Christmas、Valentine's day 圣诞节,情人节  
圣诞节到底是什么?是圣洁?信仰?欢乐?家庭?爱?毫无疑问,首先是消费。  
Cigar 雪茄:是享受,不是做秀  
这些中国人眼里的奢侈品,不过是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创汇产品罢了。  
Credit card 信用卡  
中国人支付着全世界最高的信用卡贷款利息(年利率高达18%),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来临。  
中国人更热衷于消费文凭 EMBA  
比起西方人,中国人更热衷于消费文凭,这背后包含着中国几千年来对教育的热爱,对学而优则仕的推崇。  
Evian 依云水  
当被问道“喝点什么”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淡淡地说一句:“我只要依云水。”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优越感。  
Golf 高尔夫  
高尔夫既不是贵族运动,也不是平民运动,它是一种健康运动,是一种礼仪,一种素质和一种审美、生活准则。  
Haagen-Dazs 哈根达斯  
中国被当成奢侈品的哈根达斯在其发源地美国是个极普通的品牌,就如同和路雪之于中国,主要在超市和自动售货机售卖,很少有专门店。  
IKEA 宜家  
以其DIY的设计风格及昂贵的售价,一时成为小资理想的高端家居品牌。而美国人的评论是“cheap IKEA”,他们买家具就像买衣服,好看就买,买来就用,腻了就换。  
Lisa Ono 小野丽莎  
她不是爵士女伶中最大牌的,但无疑是最具群众基础的,她是小众爵士圈里的“大众歌手”,是一道献给大众的“心灵鸡汤”。  
Marketplace 大卖场  
便宜、甩卖、方便、快捷,大卖场以这样的面目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相信了,但实际上我们感受到了吗?  
NM 纳米  
纳米是高科技,你不懂科学,就只能相信科学的无所不能。  
Olympics 奥运  
奥运精神叫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但现在,已经被叫卖声淹没了。  
无处不在的Paris 巴黎  
巴黎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艺术,是享受生活,是阳光普照的下午,是优雅的生活模板,其实在我们这里,依然是消费。  
Pasta 意粉  
意粉于西方人之意义,如同方便面之于东方人。  
Resort 度假酒店  
一个入住了三亚希尔顿酒店的人,第一感觉是“奢华到令人窒息”,而不是度假酒店应有的“轻松和舒适”。  
Sex Toy 情趣玩具  
情趣玩具是十恶不赦、放荡与色情的淫具吗?在西方,没有人会在意你是否在用它,有时有人反而会因此认为你是个很注重品质的人。  
中国人崇尚Skyscraper 摩天大楼  
中国人崇尚摩天大楼,很多时候是因为面子问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觉到,摩天大楼并不经济。  
Snooker 斯诺克  
在英国,斯诺克是一项需要西装革履打领结的绅士运动,但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是光着膀子在街边打台球。斯诺克的中国特色。  
SPA  
中国大街小巷里的SPA已经没有等级之分了,云南悦榕庄酒店里的高级水疗被称作SPA,巷子口五金店旁边的美容院也挂个“SPA”的牌子。好像只要躺在漂着花瓣的木制澡盆里,谁都成了杨贵妃。  
SOHO  

全称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指小型家庭办公室,也指在家里办公的自由职业者。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  
Starbucks 星巴客:卖咖啡到卖情调  
星巴客在美国是很物美价廉的大众饮料,算是咖啡中的快餐,但移民到了中国,却成了时尚、优雅情调的元素之一。  

Surburbs 郊区生活  
家在郊区的好处是,新鲜空气,远离喧闹,但是想在中国过郊区生活,还请做好以下准备:交通、购物,医疗设施等。  
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  
中国的企业家们也不厌其烦地提起《世界是平的》,何以一本书会受到如此多商界领袖人物的推荐和欣赏?“因为他说出了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不能或不便说出的‘心里话’。  
USA美国  
百威啤酒在美国的宣传一直是将百威作为美国男性工人创造的英雄产品,将产品与美国工人的形象及美国传统美德统一在一起。但是在中国,百威是都市泡吧族的最爱,他们大多刚刚从格子间里出来,连西装都来不及换。  
Vitamin 维生素  
美国人热衷的维E,500粒一瓶价格不到10美元,算下来一天只要人民币1角6分钱,便宜得像白送。虽然国内药房里也有几十元一瓶的维生素,但人们推崇的始终是平均每瓶在300元以上的国外品牌  
Whiskey in Green Tea 威士忌兑绿茶  
苏格兰人发明了威士忌,中国人发明了威士忌兑绿茶。一位苏格兰记者报道说:“威士忌酒商做梦也没想到,他们的酒会被人这么饮用。”  
Yoga 瑜珈  
70%的印度人练瑜珈,却很少人去瑜珈馆,因为这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以为可以用钱来消费健康追随时尚。
TOP
4#
中国如果和美国一样的收入能力,那么中国就不是发展中国家了。
我当爸爸叻。。。。。
TOP
5#
其实把所有中国的价钱乘以8,价钱都差不多,只不过我们确实挣得没有别人多。
总有一天我要去洗劫虫窝。
TOP
6#
美国也有贵的,人工。
谁让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呢。
TOP
7#
也只是个现实而已,看看就可以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