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折与多变中汲取思想的力量】
(中外管理,下同)记者 杨 光
〖变革的时代,思想的时代〗
但凡是转折的时代,都容易出现新思想。我国的春秋战国、希腊的城邦时代,都是思想史上最灿烂的时期。
但凡是多变的时代,也容易接受新思想。我国的五四时期、日本的明治时代,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
全世界都在变,在转折——历史上还没有一件事,像今天全球化的浪潮与反对全球化的浪潮那样,本身就如此“全球化”,乃至于有人会为此不惜自杀。历史上也没有哪个时期像被寄予厚望的“新经济”这样短命(包括秦始皇的暴政),从亢奋到哀叹,居然只在区区5年之间。当人们在对未来不断用“后××”等字眼儿来进行五花八门地预测时,所显露出的,不过是一种对未来的迷茫。
全中国都在变,在转折——中国企业在一连几年的“一枝独秀”与“出人意料”中,桃花源似的获得了空前平稳、良好的大环境。但随着入世的深入与非典的天降,我们企业必须要学会如何在有波动、有不测的大环境中依然持续成长。这绝不是消极,因为有波动、有变化的经济,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今天,我们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正是一个变革与转折的时代,一个需要思想、整理思想的时代!
〖思想与工具,谁更体现根本?〗
管理是什么?本质上它首先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工具。
有些人在谈到经营与管理时,那种神情总好像只有前者才是大手笔,才是智慧的体现,而后者则只是简单机械的脏活儿或雕虫小技,尽管他们也承认管理很重要。
然而殊不知,远在100年前的泰罗和福特,看起来好像提供了一种具体可操作的制度和方法,其实它仍然还是300年前亚当·斯密“一人只干一件事”分工思想的体现,只是“体现”得最彻底、最伟大。近几年来走红的ERP,看起来好像是一项技术、一种软件、一个工具,其实它本质上依然是一种思想,一种基于破除部门区隔,实现企业内部资源效率最大化的系统整合思想。而且借此人们很快提出了更大范围整合的客户关系管理、价值链管理,乃至今年引人注目的协同商务。而在它背后的,则是已经提升到企业与伙伴,乃至对手和全社会之间全方位高度的“竞合”思想。
可以说,如果总是以“工具”的层面而非思想的层面去看待管理,那么这种理解注定将是肤浅的,而且很快就会陷入茫然无措的窘境。因为,世界上从来就不存在拿来就能直接套用的所谓“管理工具”。
〖思想与事件,谁更指导长远?〗
说到变革,人们都喜欢联想到各色惊人事件,因为事件是现实的,是直观的,是刺激的,就像历史剧总比历史本身更吸引大众一样。但正因为太直观,所以如果拘泥于事件,则同样容易为表面所迷惑。
其实,很多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事物,未必都会外化为某个事件,比如:孔子的一生有哪个惊心动魄、曲折迷离的“事件”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反倒是他生前不为世人所认同的思想,主宰中国直到今天。如果我们翻阅历史,就会发现一个规律:越是在当时闹得欢实的,在事后褪色得就越快,乃至像叶子上的晨露,遁于无影无痕。因为越是事件性的,通常越禁不住时间的考验,越被时间证明为“浮躁”与“虚华”。于是,素来以“张扬自我”为旗帜的美国人会忽然惊讶地发现:30年来最有价值的“卓越者”,其实并不是所谓明星企业和明星企业家,而恰恰是那些低调而务实的“第五级经理人”和“沉静领导”。而在这背后,不正蕴含着我们东方管理思想的因子吗?
可见归根到底,还是思想,还是理念,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在决定着企业的价值,特别是在转折与多变的时代。
〖提炼价值,期待长远〗
因此,作为一家立志为企业提供持久有价值思路的管理杂志,我们在2003年将终之际,既不想评选所谓“领袖”,借捧人以捧己,也不想狭隘于表面的“工具”,最终误己误人,而是选择了总结这一年我们认为最值得企业界关注的八大管理主题,提炼其中的思想价值。
虽然它或许不是最华丽的,但就像“企业的天职就是盈利”这句真理一样,朴素的通常才是能够长久的。虽然它或许不是最全面的,但它正像一场激烈的辩论一样,目的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促使我们思考、再思考,总结、再总结,然后提高,然后长久。 □
责任编辑:刘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