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州人炒楼 [复制链接]

1#
温州炒房团真相:也有资金被套牢的无奈辛酸


温州炒房团炒高了房价,这是不争的事实。媒体放大了温州炒房团的示范效应,这也是事实,但是这些都只是温州炒房团的表相。温州炒房团四处攻城掠地的风光表象背后,是资金被套牢的无奈辛酸。


但是房价就像一块巨石,温州炒房团把石头抬高后,砸伤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自己的脚趾头。


温州炒房团的神话


温州炒房团自2000年以来,逐渐成型,并在随后展开了“南征北战”。


向北,越长江,战青岛、济南、北京、哈尔滨、大连、沈阳;


向西,溯长江而上,抵南京、武汉、重庆、成都;


向南,奔厦门、海口、三亚……


所到之处,原本平稳的楼市,象被牛虻刺了一下的公牛,开始狂奔。从单一的大小老板,到一般的工薪阶层,温州炒房团的队伍渐渐壮大,这种壮大,在感觉受到伤害的人们眼里,被无限放大。


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温州目前有炒家约1.5万人,这些专业炒家的炒房资金一般在200万元以上,预计1.5万人将投入炒房资金300亿元。而在业界,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全国有10万温州人在炒楼,动用的民间资金高达1000亿元。


在北京,有这样的典型事件:在苹果社区非合伙人认购的第一天,一群温州人,大概有十几个,以女人居多,年龄在35-45岁之间,每人都要买不止一套房子。这些人很精明,从合伙人手里买号,大概只花了不到5000元。当有人问他们为什么不买别处的房,他们表示只是听朋友们说苹果社区不错,于是就来买。至于别处,附近的楼盘,根本没去过。当别的购房人介绍了几处楼盘之后,他们立刻派了几个人去看。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这样的情景一次次上演,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间,上演着相同的版本。但大多数时候,他们选择的是房价基数比较低,收入水平高,房价有可能上升的地方。上海、长江三角洲是符合这个条件的首选。


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炒房团157人浩浩荡荡开进上海。三天,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的资金。


两个月后,温州炒房团107人乘飞机再度空降上海,又抛下8000万元的订单。


此后,温州炒房团频频光顾上海。其中,仅温州晚报社一家就组织了50余次炒房团到上海炒楼。该报组织的炒房团足迹还遍布上海、北京、杭州、青岛等各大城市,总交易额不下数十亿元。


根据温州驻上海商会统计,现在大约有200亿元的温州民间资金注入了上海的楼市。2000年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上海、苏州、杭州、厦门、南京、九江、扬州、镇江成为温州购房热最为集中的地区。这些地方的商品房价格在3年多时间里也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


2001年夏季,温州炒房团杀入杭州市场。当时杭州的房价在每平米4000元左右,只几个月,每平米房价就上扬了1000元到2000元不等。而到了2002年年底,房价已涨到6000元——7000元每平米。


除了长三角之外,2003年8月,温州炒房团30人在徐州买下价值3200万元的房产;


2003年10月,40个温州人在武汉下注4000万元;


当月,40个温州人奔赴青岛,两天成交2500万元;


11月,80个温州人奔赴深圳,投入6000万元;


……


在走出去的同时,温州人的雄厚购买力也吸引着外地的项目走进来。历届温州购房展都吸引了大量外地项目。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温州房展上,仅上海楼盘就占据了展位的半壁江山,达100多个展位。尽管每个标准展位的租金高达1.7万元,高于北京、上海等地房展展位的租金水平,仍然不能阻止外地项目的热情。参加展会的地产商来自全国各地,6万平方米的展馆供不应求。举办方称:“这样的情形年年如是。”


温州炒房团果真神勇无敌?


温州炒房团真的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吗?


事实上,温州炒房团也是凡胎肉身,几近疯狂的南征北战,并不能保证回回都能得手。在沈阳、在成都、在重庆、在上海,只要温州炒房团足迹所至,都有温州炒房者失手被套牢的故事不断上演。


《楼王》杂志在调查沈阳某著名商业广场投资者因被套劳将开发商告上法庭的事件中偶然发现,在数百名业主中,温州投资者占了相当比例。无独有偶,在重庆某商业大厦以及成都某商业广场投资者与开发商的诉讼中,《楼王》杂志记者又发现,温州投资者依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投资被套者中,温州炒房者到底能占多大比例,虽然技术上无法统计,但是根据业内人士帮助分析,多则一半以上,少则也有三成。


4月中旬,上海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一条来自供电局的消息,在上海某中心城区,约30%左右的商品房住户因为主人将房屋空置而无法收取电费。熟悉上海房地产业内幕的人士向《楼王》透露说,这些房屋绝大部分是炒房者购买,一时未能转手或出租,只好空置。而这些炒房者,温州炒房者最少在半数以上。


温州炒房团在媒体的炒作下,几乎变成了神话。但是温州人与其他地方购房者一样,也要吃五谷杂粮,也有七情六欲,自然也会头脑发热。常在河边走,要想不湿鞋,很难。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媒体光看见温州炒房团四处出击,到处撒钱,却很少注意到甚至也不愿意看见温州炒房团败走麦城。一位深谙媒体与房地产炒作之道的受访者向《楼王》做了一个比方:光见眼红贼吃肉,没见羡慕贼挨打。


事实上,与普通购房者想比较,温州炒房团的优势在于资金实力雄厚,善于结成攻守同盟集体砍价和买入后哄抬房价。但是,从温州炒房团的投机模式来看,大多数温州人都是异地投资。在通常情况下,在楼盘销售现场,很多温州购房人对楼书的介绍,对售楼人员的热情,对模型上的地理位置的标注,等等,难以作出深入的调查与分析。这种仓促非理性炒房者,几乎占到温州炒房团的大部分。


与当地购房者或投资者相比较,在购买前,当地人因为考察时间充分更容易判断投资风险;购买后,温州炒房者往往立刻飞赴另一个城市,对于当地市场的变化熟悉程度也往往不如当地投资者,对房屋本身的监控力度往往也大大不如当地投资者。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势的温州炒房团,炒房失手的概率当然要比当地投资者大得多。


真相:被套牢的温州炒房团


温州炒房团炒房获利的模式,归根结底只有两种,一种是等待升值脱手赚取差价,另一种则是出租获利,而大部分温州人都是采用前一种模式,因为他们的产业分布在全国各地,出租管理起来成本太高而且获利太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温州炒房团还处于大规模、大批量买进物业的阶段,获利离场者还只是少数。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很多已经办理入住的小区,晚上常常可以看见很多连成一片没有亮灯的房间。如果你问保安或者物业,很多时候,你得到的答案是,那房子是温州人买的,压根就没有住过人。


换一句话说,温州炒房团四处攻城掠地的风光表象背后,是资金被套牢的无奈辛酸。


专家指出,一旦房地产市场过热的势头停止,温州炒房团就要开始品尝自己酿下的苦酒。在这一方面,香港楼市是最典型的前车之鉴。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香港炒房成风,随后楼市大跌,不少炒房者被深度套牢,一夜之间变成负资产一族者比比皆是,跳楼自杀者也不时见诸报端。


即使在北京,1993年郊区地段的外销公寓景园大厦都能卖到2800美元/平方米,之后随着外销房供给增多,价格一路下滑,一些香港、台湾投资客已经放弃了续交月供。因为月供全还清足够他按现价买两套房子的。甚至不少投资买房的香港人只交了首付就赶上经济不景气而放弃月供。


今天的温州炒房团,在炒楼的过程中,同样大多采用按揭方式买进物业,一旦出现市场波动,挥泪割肉自然在所难免。


温州炒房团炒高了当地的房价,但是最终搬起的石头砸中了自己的脚。这一天的到来,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分享 转发
无味之味乃至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