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来自方大同的Soul Boy 专辑 也是他老人家的第一张专辑!大同老人家刚从国外回来,没有被中国曲风侵蚀,所以这首曲子是他放假在家自己随便做的,后来唱片公司收歌,林夕大人填了词!
接触方大同是在09年了,那个时候已经出到第四章专辑了,他的第一张专辑我认真听是在游泳池,一边游泳一边听,当时水中飘来这首凄凉的《南音》旋律时,听得人热血沸腾不说,我彻底被感动了!
歌曲借助描述阿炳一代伟大的艺术家的生平,似乎在说出音乐人的辛酸!内容自己体会吧,这里不多说!
歌曲部分
我自己扒得谱子,方大同由于流淌着黑人血液,加上从小受英语教育,他的音乐风格是很“骚”的!
我常跟朋友讲,趴口水歌没意思,要挑战就要方大同的歌!因为目前趴歌好像卡壳的都是他的作品
方大同的作品一般都是ABC三段结构,音阶和弦都是半音阶顺降多,而且经常 C A bE 转换
这首歌是CKEY
A段是 Cm顽固和弦根音顺降,等于是bE调下的Am顺降到F-7-5(这个一般人都熟悉) B段就是常见的顺降而已 最后几句就是 bE 调下的变奏
这样做的巧妙我思考才明白其中的奥妙,比如笑忘书这首歌 A段 A小调 B段 C大调 这首歌 把A段升高3KEY成为C小调 B段仍为C大调,这样音域收缩,很适合灵魂乐手的发挥!
方大同音域虽然可以再上几个KEY,但因为和弦转换速度快,这首歌原调就是CKEY,加上歌词的充实感,这首歌实在是真钢弹唱表演的首选!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UyNDgzNDA=/v.swf<embed src="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ODUyNDgzNDA=/v.swf" quality="high" width="640" height="400" align="middle"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embed>
歌名:南音
演唱:方大同
专辑:Soul Boy
作曲:方大同 填词:林夕
在他的墨镜里
看不到二泉的月映有多麽蒙胧
只记得少年时
练习着二胡时琴弦勒出了血红
三十四岁後失明了
怎麽用他双眼寻找自己的光荣
小时候拉奏着浪淘沙
他们说他是个天才儿童
可是下一个画面里
他就走在街头贩卖着他的童梦
喧哗酒家中拥挤的小巷中
他拉着等待着谁为他而动容
音乐没人懂
打赏要人懂因为他真的很穷
漆黑北风中飘渺的烛光中
他想他总能为人们奏出彩虹
音乐自己懂
一样有听众沿途点亮
他命运的灯笼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红与不红
圆圆的墨镜里
自圆其乐昭君出塞自有人歌颂
他人穷名不穷
他人穷志不穷音乐证明他有用
回家路上由他老婆
掺扶着拉奏着那一曲才最感动
不知道路过的听到的
免费的有没有因此心痛
可是下一个画面里
他就走在街头贩卖着他的童梦
喧哗酒家中拥挤的小巷中
他拉着等待着谁为他而动容
音乐没人懂
打赏要人懂因为他真的很穷
漆黑北风中飘渺的烛光中
他想他总能为人们奏出彩虹
音乐自己懂
一样有听众沿途点亮
他命运的灯笼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红与不红
最亲爱的听众
想像他们的脸孔流泪或满脸春风
老爸是他英雄 他慈祥的脸孔
也渐渐地消逝在南音的琴声中
喧哗酒家中拥挤的小巷中
他拉着等待着谁为他而动容
音乐没人懂
打赏要人懂因为他真的很穷
漆黑北风中飘渺的烛光中
他想他总能为人们奏出彩虹
音乐自己懂
一样有听众沿途点亮
他命运的灯笼
二泉映月 他才不管红与不红
谨以此曲献给热爱音乐的人们
华彦钧 阿炳
1893年—1950年
阿炳介绍
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人称阿炳,中国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青年时患了眼疾而双目失明,一生坎坷。失明后,他常身背琵琶,手提胡琴在无锡街头和惠山一带演奏,故人称「瞎子阿炳」、「盲公炳」或「盲炳」。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郁郁而终。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
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
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鸦片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岁那年,因染梅毒而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
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但阿炳自己
最得意的《梅花三弄》因为录音钢丝不够而没有录制。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