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图腾及介绍(总算完工, [复制链接]

41#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
川、贵州、湖南等地。由于白族风俗尚白,历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大多数白
族通晓汉语,并作为与其他民族的交际工具。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
文化。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文学等领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
39.jpg (, 下载次数:25)

(2005/4/11 21:58:05 上传)

39.jpg

TOP
42#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现有4245 人,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的饶河、抚远两
县,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 个民族乡。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
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
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赫哲语属阿
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有不少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4 0 多岁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会说民
族语,通用汉语。赫哲族没有文字,通用汉文。过去曾信仰过萨满教
40.jpg (, 下载次数:25)

(2005/4/11 21:59:11 上传)

40.jpg

TOP
43#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是保安族的
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
式定名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大多数人
通晓汉语。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家庭生活习俗及社会等方面与当地回、东乡等民族大体相
同。保安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牧业和手工业。很早就会冶铁的保安族,有着高超的制刀
技艺,他们制作的腰刀,锋利耐用,精致美观,在当地各族群众中享有盛名,被称作“保安刀
41.jpg (, 下载次数:26)

(2005/4/11 22:01:50 上传)

41.jpg

TOP
44#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
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
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
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 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
主教、道教。
42.jpg (, 下载次数:24)

(2005/4/11 22:02:58 上传)

42.jpg

TOP
45#
现有人口82280,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布朗山和西定、巴达、打洛山区,其余
的散居在临沧、思茅等地。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
“蒲蛮”, 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 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
意愿, 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布朗人兼操汉语、傣语和佤语,部分人通
晓汉文和傣文。
43.jpg (, 下载次数:29)

(2005/4/11 22:06:55 上传)

43.jpg

TOP
46#
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以及北部的特克 斯、昭苏
、额敏等县。柯尔克孜族世代过着以游牧为主,兼事农耕的 济生活。柯尔克孜族,清代,沿
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
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实厥语族 。自历史上全民信仰伊斯兰教
后,开始创制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在各民族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许多柯尔
克孜族人已兼通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
44.jpg (, 下载次数:27)

(2005/4/11 22:08:14 上传)

44.jpg

TOP
47#
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10个
县(市)。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布依语和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布依族
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解放后,人民屏蔽为布依族创制了用拉丁字母拼音的布依文。
布依族地区山青水秀,自然风光多姿多彩、野生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也很丰富。布依族以农
业为主,种值水稻的历史较为悠久。
45.jpg (, 下载次数:25)

(2005/4/11 22:10:09 上传)

45.jpg

TOP
48#
有人口18021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景洪县的基诺民族乡,基诺族是一个
古老的民族。“基诺”是民族自称, 过去汉语多音译为“攸乐”, 意为“跟在舅舅后边”,
加以引伸即为“尊崇舅舅的民族”。1979年经民族确认,成为中国的第55个民族。由于多种原
因,基诺族的社会发展较为迟缓,直到50年代初期,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农
村公社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是其传统的耕作方式。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
,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由于无文字,过去
多靠刻竹木记事。典型的民族服饰是砍刀布和尖顶帽。
46.jpg (, 下载次数:28)

(2005/4/11 22:10:52 上传)

46.jpg

TOP
49#
主要分布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 盈江、瑞丽、梁河五县,少部分散居
于其他州县。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先后出现了"峨昌"、"遮些 "、等名
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认为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过去没有自己的
文字,2 0 世纪末叶创制了以拉丁字 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47.jpg (, 下载次数:23)

(2005/4/11 22:11:45 上传)

47.jpg

TOP
50#
现有人口9821180 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辽宁省为最多,少部分散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 2 0 0 0 多年前的肃慎人。辽、宋、元、明几个朝代则称 "女真"。
长期生活在长白山以东、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广阔地区。1 6 世纪后期,努尔哈赤崛起,
以女真人为主体融合了部分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共同体--满族。满族有自
己的语言、文字。   
旗袍是满族的典型服饰也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
的服装演变而来的。旗袍,满语称“衣介”。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
、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
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48.jpg (, 下载次数:25)

(2005/4/11 22:12:35 上传)

48.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