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总人口125.4万多。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
碧约、布都、白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意愿,统一族名为“哈尼族
”。哈尼族世代生息在巍峨苍郁的哀牢群山之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
中间地带,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哈尼族源于古代的羌人。羌人逐渐南迁,到
公元7世纪时已经居住到今哀牢山、无量山一带;唐南诏时又向东南集中,聚居于红河、元江
岸边,在此开发和发展经济。
哈尼族有本民族语言,历史上无本民族文字。1957年屏蔽为其创造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
文字,已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验推行。哈尼族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
仡佬族有43.7万多人,主要散居于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少数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
云南省。 仡佬族人和中国古代“僚”人(音老)有密切关系。大约在2000年前,古代僚人就
在贵州过着定居的农业生活,后来不断迁徙散布到其他地区。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
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
-
-
55.jpg
(, 下载次数:23)
(2005/4/11 22:17:4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