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NT|BBS|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普通男人如何动了老板和他的女人(长帖 [复制链接]

21#
(8)商潮如醉我归来
  
  老南这件事,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刺激,我几乎无法想象那是我干出来的事情,几乎每一天我都在考虑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试图弄明白是什么原因竟把我变得尖酸刻毒?:
  
  究竟是我的心理被什么东西扭曲了?还是我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原本就是不正常的?
  
  我反复思考,最后才确定一点,没有任何东西扭曲了我,相反,是我的偏激思想与观点扭曲了这个世界,除非彻底改变我自己,否则,我的一生就会毁弃于小人的行伍之中,终无救赎之日。
  
  我的性格突然变得静默了,直到这时候我才发现,单位里许多人都似乎对我有着一种忌禅心理,这倒不是我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他们害怕与我发生冲突,公务员的生态格局有时候会长年不变,同事们就象是一家人一样终年生活在同一间办公室里,植物一样终生不舍不弃,比夫妻情人的关系还要难缠,一旦树仇,一生难安。
  
  别人如此,我亦然。
  
  我最怕的就是见到老南的那张憔悴不堪的脸,那张脸带给我一种深深的负罪之感,毕竟我对于他的败落负有实质上的责任。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只是因为他能够带给别人一种负面的影响,我真不知道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我绝不愿做职场街头的青痞恶棍,人人厌恶,人人恐惧,却拿我无可奈何。
TOP
22#
此后几年,我尽量将自己的姿态降下来,尽其可能的让自己融入这个嘻嘻哈哈的大团体之中,次年,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正由我负责的工作有一个出国考察的机会,要去美国从东部到西海岸周游一圈,分管我的副局长还找我谈话,托我到了纽约之后去看看他那个正在美国留学的儿子,我恭敬应声,回去后与部里电话联系,等他们的具体通知下来,以便安排我这边的工作。
  
  等我把工作交接得七七八八,部里的通知却迟迟不到,再打电话过去,才知道通知早就发过来了,到了传达室之后,却被另一个处室,与此项工作没任何关系的同事将通知截下,然后他拿着通知去找他的分管副局长。他的分管副局长与我的分管副局长不是同一个,不了解详细情况,听那位老兄瞪两眼珠子乱说一通之后,信以为真,就大笔一挥签了字,然后那老兄星夜赶赴北京,兴高采烈的出国考察去了。
  
  这家伙如此乱搅混水,同事们都气愤填膺,认为我必定会大闹一场,我却只是哈哈一笑,全不当回事。
  
  尽管做为一个基层公务员来说,出国的机会实在是不多,那位老兄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或许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了,我又何必与他计较?
  
  那位老兄玩了半个月回来了,趁我不在的时候,把一堆工作往我的办公桌上一堆,算是完成了工作交接。看到这堆莫名其妙的东西,我再打电话给部里,问这些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却被上面很很的训斥了一番,责怪我们怎么派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出去丢人,我只是唯唯诺诺,半开玩笑的解释了一句:他这辈子难得有这么个丢人的机会,就让他丢一次吧,何必较真呢?上面说:看不出来你倒是好心肠,就把电话挂了。
  
  主管我的副局长好长时间之后才听说了这话,就把我叫过去问,我还是同样的回答,副局长盯着我看了半天,什么也没说,这话就算这么过去了。
  
  次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点名叫我过去协助起草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活局里就没人和我争了。我和当地的另外三名笔杆子在宾馆里一蹲就是半个月,写了一稿又一稿,对于当地的金融方面我没提出什么观点,跟着中央走就是了。但对于当地的科技发展,我提出了一个发展适用技术的概念,因为当地的企业水平并不高,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完全可以降低,应用研究也可以适度降低比例,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实验与发展方面,或许更有价值。但是这个建议在讨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几所高院的院长教授不知怎么知道了消息,生怕这一条建议一旦采纳之后,高校的科研费用会因此而被削减,于是他们在一边对高层进行公关之余,一边派出精兵强将赶到宾馆与我展开辩论,足足辩论了三天三夜。当时那一幕宛若我刚刚进入职场时大战老油条的那一次战役,让我再一次认识到人无尊卑贵贱之分,职场的博弈规则,在任何一个圈子里都通用。教授们对我所用的招术,完全是我们当年对老油条所用的招术的翻版。
  
  辩论的结果,是教授们大胜,我大败。我非败不可,因为再辩论下去,政府工作报告就不能如期完成了,教授们都是智者,早知道是这样一个结局。
  
  这件事又给了我一个教训,没必要的事情,就没必要做。
  
  到我工作的第四年,因为我三年来的低调与踏实作风,基本上已经抵消了我进入职场初期的莽撞与失误,而且当时的错误还给我带来一个新的优势,就是我的起点低,因此此后的表现深得同事与领导们的嘉许,我名正言顺的调入了局里权力最大的处室,并被列为了梯队干部的考察名单之中。
  
  但就在这时候,有一位朋友突然跑来了,要拉我与他合伙办报纸。对媒体缺乏了解的人或许不知道,媒体是放开最早的一个领域,虽然政府的监管从未放松过,但经营上,却早已遍地开花,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就有大量的民企资本涌入。
  
  办报纸与副处长孰轻孰重?当然是副处长,这是我拒绝朋友的理由。但是朋友说:办报纸来钱,文化产业啊,象你这种人,蹲在机关里浪费了,快点出来发财吧,我保你一年成为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
  
  我眼前顿时金星闪烁。
  
  办报纸肯定轻于副处长,但是,百万富翁是无论如何也重于副处长的,这是任谁都能够一眼看到的结论。
TOP
23#
我动了心,却首鼠两端,即想发财,又担心没发了财连副处长也丢了,弄个鸡飞蛋打,那就划不来了。于是我去找局长商量,对局长说:局长,你说我办报纸可不可以?局长很严肃的正告我:中央三令五申,公务员不允许经商的,你这几年的政策全都白学了?我解释说:中央只规定公务员不能经商,可没说不能办报纸啊?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被我搬出来了,局长立即被我弄糊涂了,一个劲的眨眼睛,说:你说得好象有点道理。然后我就问:局长,我可不可以停薪留职?局长却回答:停薪留职叫停好多年了,你怎么这时候又提这事?你要是想办报纸,就去干好了,反正机关一天到晚也没事,不过你得经常来单位转转,发财了就别回这穷地方了,没发财再回来上班也不晚。
  
  得到了局长的许可,我就跑去和朋友承包了当地的经济报周末版,这个承包费用在当时是一年三十万,不算高也不算低,而且由经济报负责发行,我们两人只负责报纸的编辑。朋友的想法是聘请两个中文系毕业的女孩子,一人一把剪刀,买上一大堆杂志就开剪,剪刀加浆糊,原始积累吗,无可厚非。
  
  我坚决反对朋友的建议,主张立足当地的居民生活,把报纸办成娱乐性与生活性并重的居民生活报。朋友却嫌这样搞成本太高,坚决不同意。就这样,报纸还没办起来,架先吵了起来,最后办出来一个四不象,剪刀浆糊外加当地居民生活娱乐,结果他不满意,我也不开心。
  
  但是这么一张四不象,在当时当地却极受欢迎,报纸的发行量突破了当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但是朋友却苦着脸告诉我说:他亏本了。
  
  我懂财务,粗粗的替他算了一下,半年的时间里他赚了不少于两百万,但他却翻了脸皮不认帐,就把一个艰难的选择抛给了我:要么我就得和他翻脸,夺回他答应给我的钱,要么我就顾及朋友情义,就这么算了,全当出来兜了一阵风,再回机关做我的副处长去。那么我应该怎么做呢?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退出,放弃,百万富翁?这事以后再说吧。
  
  但这一次我又错了。
TOP
24#
我自以为宽宏大量,连两百万的分成我都放弃了,这难道还不够吗?
  
  不够,远远不够!
  
  人在职场,任何时候你必须要维护你自己的利益,除非你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否则,别人的利益也无从谈起。
  
  主流媒体最经常宣传的是主动忍让的高风亮节,却全然忘记了这样一个事实,任何人都只不过是这个利益社会中的一个结点,你的利益维系着你周边的利益架构,如同楼房的板块一样相互的挤压支撑,这样才会形成一个秩序的结构。一旦一个结点“主动退让”,放弃博弈的天职,你周边的利益结点就会相应的随之崩溃,象被板块放弃了支撑功能的楼房一样轰然的坍塌下来。
  
  我退出后还不到一个月,这位朋友就犯事了。我走之后,他大抱大揽的将我那摊活全部接过来,很可能在他想来,他看着我做了这么久,照猫画虎,怎么也能糊弄过去吧?实际情况也真差不多,但他考虑问题完全是基于商人的视角,不象我搞得那么四平八稳,我做事不仅要求经济利益,还必须要保证这一利益是建立在低风险的基础之上。而这位老兄却一味的追求新闻报道的耸人听闻,乱搞一气,结果引发了一场官司,最终导致了帐号被查封,老兄辛辛苦苦干了半年,投进去三十万,一分钱也没收回来不说,还差一点蹲了大狱。
  
  为此老兄恨透了我,曾指着我的鼻子说:他终其一生,也不会原谅我这种卑鄙小人!起初我还不明白自己卑鄙在何处,过了好多天才回过味来,感情这位老兄以已察人,认为我同他一样的心胸狭窄,所以在退出之后故意摆了他一道。
  
  可老兄啊,我在这里说一句,你真的冤枉了我,我哪里有这么大的本事?
  
  不过我也知道,老兄他并不需要解释,骠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不骠悍的人生就更不需要解释了。一个做了对不起朋友的事情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将对方从道义的制高点上拉下来,这是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心里很清楚这事的责任不在我,可是他如果不这样想,不怪罪我的话,他的心理就会失衡,闹个不好还会搞成精神失常。只有当他视我为卑鄙小人,并坚信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时候,他的心理系统才会正常的运转起来。
  
  因卑鄙而清醒,人性啊,就是这样让我们痛苦。
  
  但是老兄对我的一个怀疑还是正确的,他认为我决不会如此善甘罢休,在这一点上,他真的猜对了。
  
  只不过,我想做的事情是自己也去办报纸,只要能够找到一笔足够的赞助资金,一年几百万就到手了,我凭什么不干啊?
  
  在几百万的诱惑面前,区区一个副处长,实在是不压秤了。
  
  走出机关,举目四望,我这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竟然白白的浪费了五年的时间,错过了或许是可能极为辉煌的人生。就在和朋友办报的半年里,我见到了那些一度曾被摒弃于主流社会之外,却凭着他们不屈不挠的上进精神,于一无所有的困境中冲出,终于赢得了无尽的财富与光荣的成功者。
  
  而这些事情,仅仅是发生在当地。
  
  一个我办报时的广告客户,他的服装厂已经办得成为当地有名的企业,就在我毅然离开合伙办报的朋友之后,他来找到我,对我说:要发财,去深圳,深圳遍地是黄金,就凭你的能力,去了最多半年,要是挣不到两千万,缺多少我补给你!
  
  听听,两千万,赚不到他补给我,我还上哪儿找这好事去?但是机关生活养成的谨小慎微,与我刁钻古怪的性格在这时候又占到了上风,我替这位老板计算了一下他的资产,发现他还没赚到两千万呢。
  
  但是他所描述的遍地黄金的深圳,却对我的心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我的野心陡然膨胀起来:
  
  尽西风,季鹰归末?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辞职!
  
  去深圳!
  
  这是一个大资本纵横中国的时代,而如果我再一味的蹲在机关里的话,就会错过我的人生。
  
  我想。
  
  我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我能否嫌到两千万,我说了不算,职场上博弈均衡态势说了才算。
  
  以后我将告诉你们深圳人最信奉的一句话:要想生存,靠本事,要想发财,你就得靠命。
  
  命是什么?
  
  命是规律规则,命是这个社会中无计其数的人相互博弈时所产生的利益推动力量,没有人能够掌控这种力量,你最多只能适应它。
  
  我五年的公务员生涯,就这样临近了终点.
TOP
25#
第二章:起落珠海
  
  (1)低薪资的“高管”
  
  从四平八稳的公务员位置上转入凶险莫测的商海,是我人生的一件大事。在行动之前我徘徊犹豫,患得患失,对深圳充满了渴望,又担心一事无成,再无退路,就在这时候,一个远道珠海的老板给了我最后的推动,让我最终下定了决心。
  
  这位老板姓韩,也曾是经济腾飞时代声名鹊起的一代英雄人物,他靠了一只修理铁皮桶的小铁锤起家,终至在早期的经济市场狂潮中抓住了机遇,一跃而成为珠三角地带有名的实业家,身家过亿,企业拥有员工近万名。时中央电视台黄金节目频道中最经常出现的一句电子产品广告词,就是出自于他的创意。
  
  虽然韩董事长远道珠海,但我与他结缘的因由,却早在几年前就已伏下。这倒有点象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所提到的: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前文中我曾提到过,因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缘由,导致了几所高院的专家教授与我大打口水战,大家吵过了也就不再提起,但两年后,一位教授把这事翻起来了。
  
  翻起这件事,是这位教授与韩董事长在酒桌上,双方讨论一个技术项目的时候,教授向韩董事长推荐他几名毕业的学生,想让他们帮着韩董事长做事,但韩董事长却对这些只有书本经验的学生不感兴趣,说这些人全无一点市场经验,用不得,言语之间颇有点瞧不上不晓得市场经济为何物的内地井中泥蛙。不知是教授感觉到颜面无光,还是他确实认为我有点本事,就提到了我的名字,以此证明内地人也不都是白吃饭的。
TOP
26#
就这样,我和韩董事长认识了。
  
  出乎意料,韩董事长见面之后,对我大为欣赏,立即邀请我去珠海他的公司,让我做一名副总裁。
  
  副总栽?
  
  我眼花耳热,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韩董事长说没错,他一直想找一个象我这样的人,即有着极强的行政管理经验,而且对市场和企业有着深刻认识的人来帮他。事后回想起来,说到行政经验,或许我在机关里修练出来的那点能为还可以应付一时,但对市场与企业的经验,这就明摆着是韩董事长瞪眼珠子说瞎话了。
  
  奈何我当时正值顺风顺水,副处长的职位已经批了下来,又有多家私企老板拉我加盟,搞得我天天走路都两眼朝天,早就不知道自己吃几两干饭了,还以为自己真有着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本事呢。
  
  在这种情况下,对韩董事长不负责任的乱吹胡捧,我悉以笑纳,甚至认为这个精明的董事长说得还不到位,我的本事不止限于此,等他了解到我更多之后,就会知道我是何许了不起的人物了。
  
  那么这么一个区区副总,对我来说,岂非是不在话下吗?
  
  更何况,当时我满脑子的行政级别概念,在心里一盘算,象他这种企业,虽然有着近万名员工,可却是私企,最多不过是“处级”吧?我堂堂一个副处长要是给他面子过去做事的话,给我一个副总,也只不过是平级调动而已,而行政机关的职工去事业单位和企业,照例都是要升半格的,要是这么计算的话,我应该做总裁才对。
  
  这么一想,我觉得副总裁有点亏。
TOP
27#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心态直如井底之蛙,但有什么办法呢,长年泡在机关里,对市场隔膜得很。别看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此的愚蠢,可在机关里,我却算得上难得的明白人了。
  
  我这段时间的思想堪可比之于“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清朝名臣林则徐,这位曾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在当时坚信,洋人的膝盖不会弯曲,所以只须要竹竿一根,就可以横扫世界列国。如果有谁认为林则徐的这个想法可笑的话,那他就错了,林则徐的这一“激进”观点在朝中已经是大逆不道了,因为别的国人压根不相信世界上会有那么多的国家存在,诸如瑞士瑞典比利时等等,都是洋人编造出来唬弄中国人的。所以国人当时对林则徐的狂妄很是不喜欢,一生气就把他打发到新疆和维族人民打成一片了。
  
  岔开话题说起这个,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是几千年不变的农业时代的事情。而在一日千变的商业社会,足不出户的公务员阶层,如果不抓紧学习提高自己的话,终有一日会成为可笑的井底之蛙。
TOP
28#
看我犹豫不绝,韩董事长当即问我年收入多少,这句话正问到我的伤心处,听了我的工资收入,韩董事长当即一挥大手:那好,你来我这儿做,我给你每月翻十倍!每月给你六千!
  
  六千?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觉得一颗心砰砰砰的几欲夺腔而出。
  
  等我到了珠海,才知道大型企业的高管月薪至少也是六千的五倍,韩董事长拿我当傻瓜耍,用这么点钱聘我做“副总”,这让我成为了朋友们此后的笑柄。但无论如何,韩董事长当时有句话说到了点子上:他说,你得感谢我给你这么一个机会,让你先历练历练,象你这种人,再在机关呆下去,你后悔一辈子!
  
  的确是这样,尽管他玩了我,但我对他从无怨言。确实是他给了我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让我的人生虽然历尽波折,却终未有负在变革时代的三尺之躯。
  
  就这样,我义无反顾的办妥了辞职手续,在韩董事长走后不久,我就飞到了珠海,韩董事长派了他的一名司机开辆黑色的别克到机场来接我,先去珠海最有名的食神,大块朵颐,珠三角的饮食文化从此让我沉醉留连。
  
  当然,餐桌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方气质高雅的白领女性,这是每一个初到南方的北地男人第一个感觉,假装正人君子不提这事,未免太过于虚伪。
  
  这件事给我的感觉如此强烈,是因为我在去珠海之前还曾有一个小小的插曲,有一个姓韦的女孩子,是学装饰设计的,听说了我要去珠海的事情,就跑来找我,想让我带她一起走。这女孩刚刚毕业不久,容貌气质都很优秀,但当时我已经有了家室,所以对她的要求,表面上答应了下来,临走之前却没敢和她打招呼,很不光彩有偷偷溜走了,怕被家人知道这事后,说不清楚。
  
  到了珠海,我当时的感觉一如猪八戒进了盘丝洞,心里居然暗自庆幸没有带那个女孩同来,啊哈,当时我心里坏坏的,一肚皮龌龌念头。幸好我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否则的话,很难想象我最后会变成一只什么动物。
  
  饭后,公司的车将我送到我的住所,就在柠溪路靠近由香州穿越拱北的隧道不远。这是韩董事长早年自己购下的房产,专门用来给象我这种“有身份的高管”来居住。
  
  隔日,上工。
  
  从此开始了我跃宕起伏的商职人生。
TOP
29#
2)我的职业是“砍人”
  
  企业在拱北,与格力电器隔街相望,占地面积极广,其管理严格远不是懒散的机关所能比拟的,身穿漂亮保安服的年轻小伙子笔直立于门前,大街小巷中无计其数的蓝领如潮水般汹涌向厂区涌来。而厂区所有的空地上,都堆满了小山一样的产品,让人一望之下,就会心旌动摇。
  
  这一幕是我站在我的办公室里的窗前所看到的,可想而知当时我的心情是何等的亢奋,我又是多么的感谢韩董事长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啊,让我有机会管理上万名的产业工人,在大商业时代发挥着自己的力量与作用。而不是象以前那样,呆在机关狭小的办公室里,为了区区几十块钱的奖金没日没夜的与同事勾心斗角。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我参加了到得企业来的第一次业务会议。
  
  参加这次会议的只有五个人,姓郑的总裁,加上我一共三个副总裁,以及一名总工,韩董事长没有出席这次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商量如何处理堆在厂区中那小山一样的企业产品。
  
  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那些产品都是公司最近接到的退货,退货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双倍的损失。但刚刚从机关里走出来的我,却压根没有这种危机意识,在我当时想来,企业有点退货怕什么?内地的许多企业就爱生产市场上没有销路的产品,生产出来往库房里一丢,这就叫“产值”啊,是越高越好的。
  
  幸好我在机关历练得轻易不敢说话,这才避免了暴露出自己的可笑之处,我只是坐一边,心满意足的享受着会议室里的空调,听着他们的争论。渐渐的我听出了几分眉目,另外两个副总裁都在回避退货的话题,他们的观点是企业的产品太陈旧了,两年前就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了,这次退货事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爆发而已,大的场面,还在后面呢!
  
  会是这样吗?我疑心不定的想,看来,企业里的饭碗,果然要比公务员难端。
  
  说着说着,话题转到了我的身上,郑总裁问我有什么办法没有:你新来的,有新的资源,我们那点资源都已经耗尽了,就指望着你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了。
  
  当时我还搞不太懂郑总裁的“新的资源”是谓何指,也学着那两个副总的样子,想把主题绕过去,建议开发新产品。郑总裁立即追问我:那你说咱们企业开发什么新产品合适呢?我含含糊糊的说了几个项目,郑总裁立即追上:那你有订单没有?
  
  订单?我满脸茫然。
  
  我的表情引来了郑总裁的哈哈大笑,他指着我,毫不客气的说道:典型的大西北思维,没订单你就敢生产,也就你这种大西北的黄土思维才敢想的事!
  
  此一羞辱令我大怒,我心里的小人立即窜了出来,将郑总裁视为我前途的第一号敌人,满心龌龊的琢磨着如何算计他。
  
  但人家压根没给我这个机会,就在这次会议后还不到一周,他就辞职了。
  
  总裁说辞就辞,这是南方的市场经济给我的第一个刺激,这一事件与机关中的小人物甘于命运的安排,在小职员的位置上一趴就是几十年相比,不啻天壤之别!
TOP
30#
如果说总裁辞职给我的刺激还不足够强大的话,那么这位郑总辞职之后,并没有去别的公司做管理,而是自己开了家酒楼,这又是件让我目瞪口呆的事情。总之,我所遇到的所有事情都在矫正我脑子中的陈旧思维,我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以金钱为尺度取代原有的衡量事物的标准。
  
  那段时间我想,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建立社会规则的尺度只有两个,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权力,几千年以来从未有过第三种标准出现。金钱是肮脏的,但它千坏万恶,却要比以权力框定这个社会的规则更要公平得多,金钱或许永远带不来高尚,但,只有权力才会最为憎恨高尚的人性与情操。
  
  理想的幻界固然美妙,但我们却只能够接受最不坏的现实,与其让权力戕残人类的良知与愿望,莫如选择在金钱的异化面前苦苦挣扎。老子曾经说过:“吾之有患,在吾有身”,人性上天然存在着的残缺注定了我们只能选择自我救赎,一旦将选择的权力付诸于血腥的权力,那么我们就会将自己推入永恒的暗夜之中。
  
  这种思想,此后主导了我十几年的行为历程。
  
  郑总裁正是以金钱做为标准,以此衡量他的行为价值,所以才会毅然的舍弃总裁的高位,去做一个酒楼老板。而我从机关里的副处长跑到私企来做一个管理者,岂不也是金钱的力量所祟?
  
  郑总走了,韩董事长自己把总裁接过来,兼任董事长和总裁两职,继续招集我们几个开会,这次会议要商量的事情是,考虑是不是取消企业里几条已经过时了的生产线。
  
  哦,转产!我顿时眼睛一亮,一时失控,也是为了要证明给韩董事长看,我也不是白吃饭的,转产这事我懂,在报刊上光是论文就发表了十几篇,论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这玩艺只怕没几个人能够说得过我。
  
  听我高屋建瓴的论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之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韩董事长眼睛一亮,当即重重一拍我的肩膀:我就知道这事也就你懂,那就你来了。
  
  我来?我顿时慌了神,我来什么呢?不会还是象在机关里东抄西摘的写论文吧?
  
  还真不是。
  
  琢磨了整整一夜我才回过味来,韩董事长的意思,是让我把那几条生产线砍掉。
  
  可是这条生产线,又是如何一个砍法呢?我琢磨了一个晚上,又跑到那几条生产线前看了看,除了发现流水线作业之前需要有工程师将全部操作流程拆分,搞成最简单的操作之外,别的却什么也没有发现。
  
  然后我关起门来,苦思暝想,搞了一个“转产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写完后给韩董事长拿过去。韩董事长见了我拿这么厚的东西过来,诧异的问我:这是什么?我说:是对取消那几条流水线之后的人员安排。韩董事长顿时眉花眼笑,夸我道:我就知道你有这个本事,没错吧?然后问我:那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我拿起报告给他看:这不是吗,我建议咱们立即开会……
  
  韩董事长长不客气的打断了我:不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情吗?还开什么会?你快去干你的活啊。
  
  干活……报告……我左顾右盼,终于明白了过来,原来我的工作是要将那几百名工人连同技师一道轰走,从这家企业里将他们轰到大街上去。
  
  难怪姓郑的连老总都不干了,一走了之,韩董事长叫我来,原来是干这个的。
  
  我呆若木鸡。
  
  又能怎么办?吃人家饭,端人家饭,那就干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